《庄子》是一本古代经典著作,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和哲学思想。这本书不仅对庄子的教育和哲学思想进行了探讨,也启发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如陶渊明、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等。有书是一家颇具影响力的终身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他们的“有书App”中关于《庄子》这部经典的学习次数已经达到了800万次。他们编写的《懂庄子任逍遥》这套书分为三册,其中包含了33篇文章,通过逐字逐句地精读原典,将寓言故事解读得更加深入。
庄子过着清静无为、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教育宏图相比,他并没有一个宏愿和宏图。然而,通过阅读庄子的寓言故事,比如驼背老头回答孔子对如何练出精妙粘蝉的问题的对话,我们可以理解到养神的基本法是神思的高度凝聚。学习的要求是具有“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态度,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清爽,这比身体上的健全更为重要。
为什么要读《庄子》呢?因为《懂庄子任逍遥》这套书中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人并非宇宙的主宰,无法控制一切,但他也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也应该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让自己展现最适合的样子。
《庄子·逍遥游》的开头是一个关于“鲲”的故事。在遥远的北方海洋中,有一种巨大的鱼,它的身长可以达到好几千里,名字叫做“鲲”。最后,鲲变成了一只巨鸟,飞向了无边无际的地方。庄子接着感叹道:“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表面上是一个反问,问那只巨鸟看到的青色天空是否真的是天空的真正颜色。然而,要知道什么是错的,就得先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即使连鲲都没有看到天地的真正颜色,人类又凭什么定义什么是“对”的呢?每个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仅从自己的观点来指责别人。《庄子》的优点在于让人领悟到“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当我们觉得自己是对的、最好的时候,我们应该问自己,“我达到了最高境界吗?我是神吗?”这样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没有资格评判别人的对与错。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意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说我们、想我们,烦恼和困扰将永无止境。懂得相对而非绝对,懂得谦虚和自知,我们就能回归到更早的阶段——对自然怀有谦卑之心、坚信一切都有灵魂、物我有情。
庄子在《大宗师》一章中介绍了他的“藏”术:把船藏在山洞里,把山藏在湖泽里,这样才能真正地安全可靠。然而,就算是船、山都无法永久稳定地藏下去。山会崩塌,河流会枯竭,楼房会倒塌,生命也会终结……如果一个人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想要紧紧抓住,要把这些东西藏得很好,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非常痛苦。庄子告诉我们要把心灵当成明净公正的镜子,对待一切事物,“来了就应对,过去就不留下任何痕迹”。无论是痛苦的事情还是快乐的事情,都要让它们过去,不要留下任何痕迹。
很多人认为庄子是一种消极的哲学,他教导人们逃避现实、逃避痛苦,只有失败者才会欣赏他的思想。然而,庄子并不是教导我们逃避。痛苦的来源并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不够平静,过于执着于外在事物。因此,不仅痛苦会给我们带来困扰,甚至快乐也会成为烦恼的根源。
《庄子》是拥有两千年历史的一部天人智慧的传世之作,诠释了人与天、人与人、人与心的和谐境界。然而,原著《庄子》确实很难读懂。因此,《懂庄子任逍遥》这套书很适合那么紧紧地抓住一切,你将一无所有;放开手,你才能拥有一切。放下执着,将生活中的得失、烦恼、成败都“藏”起来,不要留在心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