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后记中表示,他原本只是想写一篇六千字的司马迁小传,无意间写了一万字,并且勾起了他谈论许多话题的兴趣。他的写作速度很快,让我们读起来也非常流畅。
一直以来,我对“记忆之野”这个词语的意义感到困惑。因此,我查了一下词典,发现“野”可以表示视野和在野,也可以表示不受限制和野性等。我认为这些都能解释得过去,但最准确的意义应该是“视野”,所以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就是指他以自己的视角看待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这本书并不是纯粹的司马迁的人物传记,也不仅仅是讲述汉武帝的故事,更像是《孔子大历史》一样,讲述整个时代的背景。全书主要以《史记》、《汉书》和部分《资治通鉴》的内容为主,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深入分析历史发展中每个人物的内心,分析司马迁记录某些内容的原因以及因为当时的政治原因他没有记录或不方便记录的那部分内容。
其中,李陵是一个非常悲惨的角色。司马迁因为李陵受宫刑,而他的故事让我感动到流泪。李陵是李广的后代,李广本来就是一个有些悲剧色彩的英雄,而李陵的故事则更加悲惨。他率领五千步兵出征匈奴,最终战到“粮尽矢绝”,被迫投降。在他投降后,皇帝听信了谣言,杀了他的全家,而李陵的诈降也因此成为真降。这样的结局让我感到十分难过。在故事中,李陵还试图说服苏武投降,他言辞中流露出的痛苦之情让人动容,而苏武则坚定地选择了死,最终被释放并回归汉朝,与李陵的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的那段原文,据说“无法翻译、气势炸裂、请自行体会”,我也反复阅读了那段文字,让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麒麟,这个神秘的生物标志着《春秋》的结束和《史记》的开始。孔子整理《春秋》的时候,发现了一只麒麟,认为在那个乱世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祥瑞,便伤心绝笔。但在汉武帝时期,麒麟再度出现,于是太史公认为自“孔子绝笔于获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如果之前因为诸侯争霸、自然灾害等原因没有史书还可以理解,但当时社会政通人和,文景盛世,太史公认为应该要修史。于是,《史记》便诞生了。还有一方面值得一提,司马迁整理历史,也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司马迁最早给这部书起名叫《太史公》,因为这是父子两代太史令的作品。司马迁整理历史文献的时候,把它们统称为“史记”,以至于后来提到历史就想到这本书,渐渐地,《史记》便垄断了这个名字。
最后,这本书的文笔内容让它成为了一部经典。司马迁的文字功底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一个西汉时期的人物褚少孙就非常喜欢《史记》,甚至在其中添加了一些内容。作者表示“褚少孙的文字放在司马迁的作品旁边就难免被衬托得颇显不堪”,但钱钟书先生则认为,他(褚少孙)只是见识差劲,讲故事的技巧还是相当不错的。因此,《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因为它的文学价值而脍炙人口。
这本书非常容易理解,对于像我这样的历史小白来说,是一本非常友好的书。它分门别类地讲述了历史故事,并提供了编年史表格,让人在阅读完整本书后,可以顺着时间再次回顾这段历史,好像在强化记忆一样。这本书在两年时间内印刷了四次,足以证明它受欢迎的程度。我强烈推荐《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它真的非常好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