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抱着这堆讨论情感的理论书坐在46楼我狭窄的书桌边,努力和自己的情感困境与理论困惑搏斗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一毕业就能接到翻译这个书单里其中一位作者著作的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翻译社会学的学术著作。投试译的时候还满怀信心,但真的动笔翻译起来之后,感觉要比预想的难太多了。我自己也编校别人的社科译稿,可是真正要从零到有拿出一份交得出去的稿子和改别人的完全是两码事。一方面我的社会学理论素养、英文水平和翻译经验都还很有限,很多时候会陷入无尽的纠结,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对了某个词、某句话的含义,只好扯大旗作虎皮地亦步亦趋用食洋不化的翻译腔照着原文直译,这种囫囵吞枣的后果就是译文读起来的膈应。
还有术语的翻译,就像这篇文章(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36523.html)里说的那样,术语代表了作者要讨论的重要概念,是社科理论翻译的核心。识别术语很考验学术水平与外语水平,但我为了掩饰水平的不足,给过多的词汇作了过度陌生化的处理,好在编辑廖老师把一些术语改成了更平易的译法,不至于让缺乏社会学基础的大众读者太难接受,不过遗留的那些突兀的词还是读起来相当不顺畅。还因为我严重拖延,错过交稿时间太久,最后并没有时间像前面那篇文章里说的,留出冷静期晾一晾再通改两到三轮。昨天拿到样书只后重新读下来,只觉得还有太多欠打磨的地方,很多可笑的口癖没有调整好,读来脸红不已,也发现了一些扎眼的硬伤,希望如果有机会再版,还是能再好好改一改。
不过也有应该说说的优点。翻译的时候,我是对照着英文(作者写作语言)、法文译本来翻译的,最后又以台译本逐字对照过了两遍。在前人的基础上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少犯很多错误,所以至少台译本里比较明显的翻译失误我都尽量改正了。为了方便读者进一步查考,书中每一句引文我都核查了出处,有中文译本的也尽量在已有的译法基础上再改进,努力避免因为引文缺乏语境而出现一叶障目的翻译错误。
期待读者批评指正。
勘误:
p4“超联通的现代性(hyperconnectivetechnology)”,英文括号内应该是“hyperconnectivemodernity”
p13“’本体的不安全感‘(ontologicalsecurity)”,英文括号内应该是“ontologicalinsecurity”
p80正文里的“弗吉尼亚·约翰逊”,与注释ⅱ“威廉·马斯特斯”里的“维吉尼亚·约翰逊”是同一个人,但译名不一致
p252《炮友》的英文原文应当是“FriendswithBenefits”,Benefit漏掉了一个s
(还看到其他的我再补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