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浙江宁波地区(当时叫四明),出现了一个名门望族,即鄞县史氏,也被称为四明史氏。与唐末五代以来的门阀大族相比,这个家族完全是通过科举而兴,也是由科举而衰。当家族达到最繁荣时,有这样一种说法: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此时正值南宋宁宗、理宗时期(1194~1264年),王朝内部争权夺利,经济危机不断,外敌金蒙军队也在虎视眈眈。
如果对这一时期缺乏背景了解,也没关系,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就是以宁宗庆元年间为背景开始的,书中的临安府尹段天德正是权臣韩侂胄的下属。而《神雕侠侣》则发生在宋理宗时期,小说中的郭靖守襄阳就是取材于1250年代的襄阳保卫战。
成语“弹冠相庆”,意味着一个人得势后,他的亲人和故人也会得到恩宠和提拔。中国古代的荫补制度就是这样产生的。荫补制度的大致意思是,虽然不通过科举考试但可以步入仕途,但你必须具备足够的背景。类似于现代美国一些常青藤名校为捐巨款的校友子女提供入学的绿色通道。然而至少在两宋时期,通过荫补制度做官的人,后期的仕途生涯非常受限制,因此官宦之家的子女宁愿参加科举考试,也不愿通过荫补制度入仕。可以打个比方,某位北大博士如果第一学历的背景不好,想在热门城市的体制内获得好工作,可能也不容易,因为第一学历的问题成为了阻碍,毕竟资源有限。
然而,也有通过荫补制度取得成功的人,只是他们数量寥寥无几。史浩、史弥远、史嵩是史家这个望族的其中三位显贵。史浩是绍兴年间的进士,也是南宋第二任皇帝孝宗的老师和宰相。史弥远是史浩的幼子,宁宗后期的丞相,最初通过荫补成为承事郎,后来转任宣义郎,1187年考中进士(在职官员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史嵩之是理宗时期的军政大员,虽然备受争议,但表现出色,成功收复了被蒙军占领的战略要地襄阳。然而,与魏晋隋唐时期的门阀大族相比,史家在史嵩之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到了理宗晚期,史家已经没有什么显眼的官员了。这是一个必然的渐进过程,同时也说明了两宋时期顶层官僚系统的合理性,这是一个相对流通型的社会。在南宋时期,即使是屠猪的人,只要专心向学,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科举考试入仕。所以我的结论是,无论史家做了什么,对国家和民生是否有利,他们早期的上升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如果后代不努力,衰落就会显而易见。史家也可以算作南宋王朝富不过三代的典型案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