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春桃写的这本《国医》。这是一部纪实作品,记述了作者的公公、老中医陈万举的一生。读完,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人的言行对他人乃至社会的影响。
范仲淹的一句话“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影响了多少读书人的一生。范仲淹作为大政治家、大文学家,把良医与良相联系在一起,大大提升了医者的地位。原来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从医成为读书人济世救民的又一途径。陈万举也是因为这句话,走上了从医之路。
陈万举的母亲大字不识,却在丈夫早逝、一个人拉扯5个孩子的情况下,咬着牙供他读书。这在当时的环境中,算得上远见卓识了。这一举动,改变了儿子和整个家庭的命运。
陈万举的医德医术,影响了不知多少人的一生。他一生行医七十余载,救治病人数十万人。其中不乏疑难杂症,有些近乎神奇,像给自己扎针治好别人的牙疼、救活气息全无的女人,等等。我相信还有更多这样的老中医,只是没有广为人知。陈万举的事迹能够流传下来,得益于儿子儿媳都是作家。
儿媳采访他时,陈万举已经96岁,采访尚未完成,却突然离世。而当时他正在写《生命学》专著,也未完成。这部《国医》不仅是陈万举的个人史,也是中医近百年的兴衰史。书中专门记载了陈万举对“中医是否科学”和中医发展的思考,我看了颇受启发。
对中医的争论主要在其理论,中医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几千年的实践早已证实。既然效果是确切的,那么肯定就是科学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否定其科学性,而是去挖掘其中尚未知晓的科学原理。不知道馒头维持生命的原理不影响我们吃馒头,谁也不会先把馒头扔了,等研究透了再吃。所以,对书中提到的陈老先生的一些方法,我即使不知其道理,仍非常感兴趣。像蒸胡萝卜治便秘的法子,我去买了6根胡萝卜,洗净蒸熟,当晚饭吃了。像“鸟意行走法”,我走路时已经在琢磨了。我也想像他那样,90多岁了,头发茂密,牙齿不掉,还能兴致勃勃游北京、爬香山。
老先生已逝,但他的言行仍在影响着我,也会影响更多的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