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速刷完了约恩·福瑟的另一本剧本集《秋之梦》,感觉文字的迷惑程度升级了。前一本《有人将至》,所有的角色都是清醒的、克制的,都有自己的边界感和分寸感。虽然有的情景是回忆,过去现在很容易区分,空间只有一层。到了《秋之梦》这本,回忆和现实水乳交融,逝者和生者平行生长,空间有好多层。区分谁是谁的投影,谁是谁的庄生谁是谁的梦,需要费点劲。当然这也是乐趣,一旦成功定位,其实更容易获得阅读的成就感。但可惜的是,我还是更喜欢简单一点的文本。
这本剧本集中的每个角色,男人、女人、父亲、母亲、女孩、朋友,都有一种孤独症的感觉,似乎每个人都有点神经质,就像上辈子没长嘴一样,每个人说话都结结巴巴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捧哏,也是自己的逗哏。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剧本集可以让学员们感受一下绝望。每个人都在问他人,也在千万次地问自己,问得让人头皮发麻。人人都在确认,都在静场,都在回答,却都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剧中人的世界没有答案。
这本剧本集没有故事,只有叙述。故事不重要,线索不重要,表达才重要。不要试图去拼凑一块完成的版图,要享受节奏,享受感觉,享受密集的拷问,感受孤独的回音壁。毕竟在每个人都可能会坠落的黑暗时刻,我们也可以像剧中人那样,学会和自己对话,学习如何度过像年一样漫长的每一天。
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当所有人的个性都被剥皮抽筋,你会发现,人人说着如出一辙的话,做着如出一辙的事,活着如出一辙的轨迹,世界大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以前我们没意识到而已。一旦生活的重复性被浓缩为可以循环的言语,反而放大了现实的绝望。在阅读约恩福瑟的作品的过程中,我反复思量的是,假如生活就是这样,你不恐惧吗?然而,生活就是这样,一直这样。
这些作品让我想到了《三体》中程心生活的647号小宇宙。约恩·福瑟塑造的人物,人人都活在自己的小宇宙,没谁懂得他们的内心,然而懂不懂又没那么重要,本来人人都是个孤岛。令人疑惑的是,孤岛为什么老想打开自己?作为孤岛还想打开自己,还在思考意义与价值,真让人钦佩。人类真伟大。
什么都可以被解构,但是爱,仍然被寄予厚望,仍然在冷酷的仙境中被煽风点火。
最后,我还想到《一句顶一万句》,同样是绕山绕水绕太阳的一部作品,要论话痨程度,吴摩西大爷和约恩·福瑟的剧中人有得一拼。不知道刘震云老师看了约恩·福瑟的作品后会有何感想?如果按照约恩·福瑟的节奏,《一句顶一万句》估计还可以再写上一亿字。读完比约恩·福瑟,我想去读刘震云的作品,抚慰一下我这颗拔凉拔凉的心,北欧太冷,我想回到阅读的中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