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旅行、摄影,最美好的生活莫过于此。梁老师可以说是我们年轻人一代的知音了,感我们所感,想我们所想,对于那些我们迷茫的却没有时间和能力去解决的困顿,总能给出我们恰到好处的建议和解释。旅行不仅是看世界,看众生,更是看见了自己,结合所见所闻,不停地思索人生,汇聚成所思所想。
【旅游vs旅行】
“旅行者不是旅游者,不是游山玩水的旁观者。旅行者是人类的观察者,走过阴晴风雨,遍阅人间悲欣,既在其中,又在其外。从不纠结于现世得失,将生命当作一次山重水复的旅程,将隐藏在视觉深处的万千气象告诉四面八方。
当一个旅行者实在不容易,其中最难的就是“行”。行是发现,行是阅读,行是实践,行是创造,正如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跑到一个网红的地方,吃一顿,拍一通,跳一阵,这当然很欢畅,但这只是旅游,没有旅行的纵深感。
云南省石林县的阿着底村,居住的都是彝族撒尼人。史料上说,一千多年前他们从中亚长途跋涉迁徙到青藏高原,后又辗转到更适合农耕的云南,定居下来。阿着底不仅刺绣名声远扬,农家菜也是一绝。根本不会想到,有这样一群人从遥远的中亚来到这山峦起伏的地方,一代代繁衍,至今仍有游牧民族豪爽好客的传统。”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做一个简单快乐的旅游者,还是深切幸福的旅行者?选择因人而异,以前的我,更倾向于当一个旅游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厚度之后,更想当一个旅行者了。因为带着旅游的眼光去行走,回来总是觉得精神依旧疲累,身心并没有真的放松下来,仿佛就是换了个工作的地方继续让大脑“工作”一样,知道自己该放松,却还是在急匆匆地赶路。如果带着旅行者的眼光去感受走到的每一处里历史纵横的交错印记,去深切体验美好人性的热量,才能真正融入自己的旅行时间里,全身心的投入,悄然放下生活的重量,给自己带来欣慰吧。
【曼掌村之“你给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故事”】
景洪市区以北二十来公里,有个名声越来越大的傣族文化农庄--曼掌村,傣语里的意思是“大象寨”。如今曼掌村早已见不到大象,却保留了大量的傣族传统生活细节。最有名的,是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慢轮制陶、贝叶刻经文、打傣拳、构树皮造纸、放高升、钩渔网、象脚鼓制作、章哈、傣族织锦、编竹篮、斗鸡.....多达八十项。梁老师说当他走在曼掌村的婆娑树影中时,深深感受到了世代的交替。几乎每家都从事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制作,并且这一代随着社会发展毅然转型,投入文化遗产的继承发展,每家人都在继续摸索学习。于是他思考起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他只看重了一个标准:后代会不会为自己的父母感到自豪?说白了就是父母为孩子留下了什么。曼掌村的人或许值得所有年轻人来学习,因为他们问心无愧地留下了:我辛苦,我勇敢,我给你们留下了一个真心的故事。
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我们,选择太多,趋利避害,舍重就轻,被利益诱惑制约,被功利焦虑逼迫,或许我们没有从父母手上接过什么革故鼎新的伟大事业,没有特别明确的敢想敢干的精神面貌,自然也更没有曼掌村这样传承百年的使命。我们有的只是按部就班的上学、高考、工作、结婚生子、买房、给孩子提供教育和学区房、老了给孩子出首付等等一系列看似流水线般很通顺的但实则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的过程,我们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我们有的只是平凡和奋斗。即使如此,我们依旧可以给后代留下一个很好的故事:我努力,我奋斗,你们也要继续加油啊!这就是生活。
【职业vs事业】
梁老师几年前曾经受邀预研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的一个课题,研究上海交通系统的文化环境建设。当时觉得上海交通的主信息系统有太多缺环,道路指引的密度、位置、图形、色彩,都有明显的缺位或错置。把这个做好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复杂,需要各路专家参与----视觉专家、图形设计家、空间分析家、社会心理学家、城市管理者、公共政策研究者等,任重而道远。而问题就在于行业中似乎缺少一大批热心人,放大来看,这也是真正的社会问题。个人、社会、国家倘若缺乏相互之间的情感和热度,就不会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代温暖,人民会普遍缺少面向未来的事业心。
之前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事业和职业之间的区别,好似自然而然地把他们考虑成同一个对象。从梁老师的叙述中,事业指的应该是人们心里喜欢而又时代需要的事情,那么职业应该就是时代喜欢而人们又刚好需要的事情吧。
【相识在远方】
《兰亭集序》中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很喜欢这样的气质,温馨的神色里,燃烧着生命的真情。这真情来自走出陈陈相因的世俗惯性,不求社会的掌声,不求人上人的心理满足,只是简简单单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世界添加点新东西。社会交往中,初见一个人,自我介绍的头衔越多,和他的距离就越远,那入世的荣耀,和心之所愿格格不入。有时候和一个人相谈,看他或她那么努力、那么自我肯定,暗暗为之叹息,因为一切都在现实的价值体系中。语言似乎很生动,思想模子全是陈旧的,犹如果戈理所写的“套中人”,给人极其沉闷的封闭感。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不同的维度之间,沉默是最好的品质。
现代中的人们似乎都很喜欢表现自己,学习了一个才艺一定要把他展现出来让大家知道获得大家的肯定,而不是把它当作发自内心的爱好,去了一个国家旅游一定要发个朋友圈晒晒美图展示一下定位好让大家羡慕一下,而没有去真正享受这段旅行,从一个名牌大学毕业一定要有机会就介绍一下好获得大家的肯定,而其实与那些真正从这所大学里走出的学者相比相差甚远。现在的我越来越不喜欢表达自己,不喜欢展示自己,不喜欢不停地告诉别人我是个怎样的人,只喜欢在工作之余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爱好也好,热爱也罢,总之不是炫耀的资本。当然了,在职场里沉默并不总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在需要发声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还是要表达一些,人嘛,坚守本心和遵从自己没有错,但偶尔变通一下也并不矛盾的。
【相爱容易相处难】
喜欢的维度很多,性情、样貌、能力、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简单地说,是对方带来的愉悦生活,可以用社会的流行标尺来衡量,属于得失问题。而爱大不相同,它是生命的整体,跨越得失和悲喜,是万有引力一样的召唤,属于真假范畴。一旦进入爱情中,就进入“tobeornottobe”的境地,爱如生命,即使失去一切,也不可放弃。
古代诗人中,李商隐是最懂得这一点的人,他的《无题》最后的结句一语道破:“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哪怕毫无结果,惆怅终生,也初心不改。爱情就是件浪漫的事儿,没一点儿不思而行的轻狂,哪会打开全部的情感?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相处一点儿都不难,只要把那些“喜欢”的因素不断地放大,一切都平安无事。这就是世俗社会蒸蒸日上的奥秘,也是托尔斯泰所讲“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的根由。而和相爱的人走在一起,既简单而又不那么简单。复杂性在于,情感是流水,需要不断地开掘共同的精神源头,才能保持鲜活的生长。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