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述中,我注意到前前后后出现了四个“露特”(Ruth),分别是:狂热的德国少女联盟(纳粹支持者)露特·布尔文,犹太女孩、奥斯维辛幸存者露特·克吕格,第三帝国国家劳役团(强制义务服务)成员露特·魏格尔特,和大屠杀幸存者、最后去往以色列的露特·埃利亚斯。
而战后篇章开始后,一名退伍士兵在面对一名妇女的询问时内心的话语:“有多少保罗永远不会回来了”也一直萦绕在心中无法散去。
可以说,这些“露特”与“保罗”,还有数不清的乌尔苏拉、弗里茨、安内利泽、君特,是共同构成20世纪德国历史的血肉——如果说我们平常读到的大都是它的骨架的话。
这本书分析和重组了数十个生于一战之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普通德国人的自传和回忆录,让读者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去“更新的研究否定了女性这种被动的形象,强调妇女在纳粹独裁统治中发挥了积极得多的作用。”如前所述的露特·布尔文等纳粹支持者的女性在宣传发动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在男性走上战场乃至失去生命之后,女性在面对战争创伤,女性“能够更好地面对地位的丧失,而且能维持全家的生计,即使她们以前从未工作过。”
诚然作者也承认自传、回忆录的方式难免有记忆的篡改、美化,亦有可能存在一种辩护性质的“交流记忆”(半公共记忆文化),但这种文化的存在本身就表达了一种个人对观念的判断和选择,同时反映了社会观念在普遍意义上的流动。因而即便不完全真实,这份回忆录、这本对普通人生活的记述,也是弥足珍贵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