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的年龄经不起推敲,作者也许对此并不在意。《红楼梦》中的时间间隔模糊不清,人物之间的年龄关系无法准确确定,甚至每个人物的年龄也存在前后矛盾。蒋勋老师的解读指出,《红楼梦》是作者追忆美丽青春、纪念逝去女儿、哀叹世俗刀剑相逼、无法抗拒青春悲哀的作品。从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开始,特别是二十三回青春少年“入驻大观园”之后直到八十回,文本中的时间流逝变得非常缓慢——在大观园里,时间似乎停滞,青春仿佛永驻。然而,到了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读者和作者都无奈地发现:青春终究无法避开现实的世界。但为什么说“《红楼梦》人物的年龄经不起推敲”并不是作者无所谓呢?更可能的原因是,作者对《红楼梦》进行了十年的审阅和五次的修改,但时间却没有经过改动。作者无法将《红楼梦》进行最终的审阅和修改——不仅仅是十年的时间,根据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的考证结果,修改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但最终仍然无法完成,可悲啊!修改工作是史无前例的,增删更是无法以“次数”计算。举个例子:现在通行本的《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经考证,在修改之前它是第二十五回的内容。这一修改存在问题:因为在第五回时,贾宝玉最多只有十岁,这时出现宝玉“遗精”和与大他两岁的袭人初试云雨,违反了人的生理青春期规律;而修改之前的第二十五回安排了这些情节,就显得合理,因为那时贾宝玉已经十三岁,而袭人则已经十五岁。这可能是“《红楼梦》人物的年龄经不起推敲”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也许是构成《红楼梦》能够流传久远的魅力之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