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喜欢关于人生不是narrative这个章节,不能更赞同。也许我们成长路上有太多这阳的narrative,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也习惯“盖棺定论”,似乎只有活成传奇才不负此生。但是这样的人生观其实非常容易走入“只论胜败”的窄巷,自己套上“失败者”的枷锁。人生除了高光时刻,其他的时间同样重要。如何活好所有的时间也是关键。
2)关于如何看待残疾和痛苦也很有新意。比如残疾并不是一种缺陷。与其纠结于失去了什么身体机能,不如重新规划自己的安排,找到更适应新身体的生活方式。痛苦的残酷在于不知道何时会发生,而它带来的破坏会让你心生畏惧。把痛苦切割成片段,把它当作不速之客,虽然不能减少痛苦,但可以让我们更关注在痛苦暂歇时期的宝贵时间。
3)对于孤独,作者并没有建议立刻“找朋友”建立“社交圈”。他认为孤独本身来源于对于周围的无感或者不愿意关注的惰性。这种心情让任何社交本身成为了额外的负担。所以一开始可以对周围行些小善。与人为善,哪怕是打一个招呼,也是最容易收获善意的。这样小而不费力的开始,可以让人更好地感受改变的“回报”。
4)部分苟同作者关于人生的思考。的确,人类终究也会灭绝,地球说不定也是如此。因此,一切皆空。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非个人而是人整体)在于寻求更多的公平正义。他无法理解佛教的无常和无我对于人生意义有什么用。我觉得佛教的无常与他解释的世界观是一致的。而无我更类同于他的另一个观念:即事实是客观的,但是看事实的人不同,结论也不同。佛教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提倡无我,也就是放弃自我主观执念,也可以更贴近事实。而因为事实是空,所以更加需要放下,不要沉溺在自我纠缠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