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如果不能理解日本人所谓的物哀,是看不出源氏物语的味道的。
桐壶更衣的死,夕颜的死,葵姬的死,柏舟的死,紫姬的死,最后,死字,降临到了源氏自己身上,连这一篇名字都那么飘逸:云隐。
那么多的歌舞,那么多的吟诗作对,那么多的如花似玉,终究抵不过风流云散,繁华一梦。悲伤仿若氤氲,弥漫其中,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往宗教的虚空里走。
正所谓佛云,众生皆苦,尘世理该被弃绝,越看到末了,连死都不觉得那么可怕,仿佛很平常的事。
那是否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抑或,把物哀外在化了以后,抽离出来,也能咂摸出一点苦涩又怅然若失的美。归根结底,故事是其次,情绪大于内容。
每每捧读,总是吃惊,这是公元1000年写出来的小说那会还是宋朝,唐传奇、宋话本,ohmyGod!此外更没想到汉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至深且巨。丰子恺的译文古朴典雅,倒是挺契合这种古早蕴藉的文风,字字珠玑,读来实在是满口生香。是为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