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对男人的隐喻过于丰富。性的正当用途是示爱的语言。对女人来说,性的隐喻只有一种,就是接纳和给予。也就是说,对女人来说,性要么是性本身,要么就是示爱的语言。然而,对男人来说,性的隐喻却有无数种,除了性本身和示爱的语言,还可能是发泄、占有、亵渎、羞辱等。这个歧义存在于上帝的剧本中,所以男人容易误入性的歧途。
儿童对性的接触是禁忌的,因为性具有最为丰富的隐喻,而儿童无法驾驭如此丰富的隐喻。
爱本质上是有限者对有限者的哀怜。我无法想象有限者如何能够爱无限者,爱上帝可能是个误会,要么是误会了上帝,要么是误会了爱。
从爱与敬畏这一对立中,可以延伸出优美与壮美、美感与崇高感,甚至日神与酒神。前者沉醉于万物形而上的统一之中,后者渴望回归于“无”,回归于一,回归于存在的“母腹”。
大概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将有限者误认为无限者,一种是将无限者误认为有限者。前者出现在各种爱情悲剧(或闹剧)中,后者出现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中。
父母的爱教会了我们被爱的感觉,但学会爱却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亲子之爱具有最典型的特征——无条件。所有沉溺于被爱的男女,都是在寻找童年时父母的爱,而不是爱人。
那么,什么是爱情?爱情大概就是爱与性的化学反应,是灵魂与肉体的化学反应。离开爱,性可能只是性,也可能进入混乱;离开性,爱则进入宗教。在性与爱之间,爱情保持着它的张力。
关于爱情,我先说一下我的观点:爱情可能是普通人一生中仅有的形而上体验,仅有的艺术体验,仅有的日神体验和酒神体验。
让我们考察一下初恋,初恋一般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性的成熟。青春期的意义在于,生命前所未有地经历了性欲的力量。在青春期,一切生命欲望都退隐到背景,只有性欲充当着生命欲望的代言人。
但这还不足以引发爱情,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那就是性禁忌。禁忌是孤独的隐喻。青春期的人还无法完全理解孤独,但已对这一隐喻有所领悟。(顺便说一句,爱情是文明的产物,而文明始于人类发现自由意志、学会价值判断的时候。)因此,在这里,性冲动意味着突破禁忌,也是寻求摆脱孤独的象征。
弗洛伊德说,美感来源于对性欲的抑制和升华。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我认为,借助于象征,性冲动转化成了一种形而上的冲动。寻求摆脱孤独,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的冲动。
爱情的发生是非常偶然的。在此之前,所有的“所指”都已准备就绪,唯独缺少一个“能指”。突然间,天时地利人和,在一个凡人的想象中嵌入。在爱情发生的瞬间,恋人不仅是天地万物的化身,也是神的化身,是此刻和永恒的化身,是一切渴望的化身。可惜啊,这个凡人并不一定适合你。
爱情是伟大的移情和混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