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本书我一开始是没看懂的。大多数章节都介绍的是摄影大师的作品,再烂也就是平淡而无趣。虽然这本书的很多篇章也是如此,只是在复述名人的作品而已。但是在《糖水片与当代的媚俗文化》这篇章中,作者试图将自己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结果却显露了马脚,生搬硬套,漏洞太多,让人吐槽都吐槽不过来。
作者在谈论那些拍摄"糖水片"的人时,提到了杉本博司、深濑昌久和安塞亚当斯。大多数这类摄影师只会反问一个问题:“你用什么器材”。我看了一下作者的作品,本来想问问拍摄的角度和后期处理技巧,但还是忍住了。感觉就像是孔乙己问酒肆小跑堂是否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一样,迂腐加涮的存在感,结果自作聪明却无趣可言。
而且,说了半天关于"糖水片",居然没有提到拍摄人像。糖水风景至少已经不再是糖水片的主流风格了,我找朋友询问了一下,作者连拍人像的技巧都不懂。但是题目非要起得大。
一方面,作者说让大家不要在意粉丝和点赞的数量,最后却标榜自己拥有"知乎三十万粉丝"。另一方面,作者写到资本的诱惑和对艺术创作者的危害,但看了一下作者在知乎的主页和知名度(应该说冷门程度),虽然作者已经退出了知乎,但感觉这三十万粉丝也是某种策划出来的结果。
有些书整体还不错,偶尔会有一些小错误,虽然想吐槽,但想到人非圣贤,也就算了。但是这本书,尤其是《糖水片与当代的媚俗文化》,实在是槽点太多了,各种矛盾点让我大脑都要宕机了,真心难以理解。
后来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说,书中的一句话“拍一张不会过时的照片,可能比拍一张好看的照片有价值多了。”让评论者茅塞顿开。突然间我也豁然开朗,原来一切只是作者想要提高自己身价的P U A而已。
而且仔细读一下这句话所在的章节,外国教授的教育方法其实也是一种P U A。作者不仅学会了摄影理论,也学会了P U A。只是不能像教授那样P U A学生,所以只能去P U A那些业余的初学者。
按照职场上的套话,也可以说“争取十年后实现财务自由,可能比现在要求公司给你涨工资有价值多了。”想想作者几次写到不要在乎钱,一切就很明白了。甚至可以说成“争取以后成为富豪,现在就不要工资了”。只是普通职场会让你后面赚钱少、工作时间长,或者像现在这样的营销号,明目张胆地卖课程而已。
有了这种理解,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P U A的精髓不在于说的对不对,而在于要把对方批评得体无完肤、一文不值。如果你有足够的资历,就会用自己的经验压倒对方;如果你资历不够,也没关系,可以借用公司老总的嘴压倒对方。最后,再以做好人的形象出现,说现在无法满足对方的物质要求,好好工作将来会有回报。整篇《糖水片与当代的媚俗文化》其实也就是这样的套路。
当然,书籍这种媒介也有好处。现在大多数人不看书,对摄影器材有焦虑,对后期处理技术也很焦虑,更不会读这种书。正好通过阅读这本书来消除这些焦虑,不会像孔乙己一样面对着与需求不对口的酒肆小跑堂,剩下的就是想提升摄影艺术的人,也正好成为P U A的对象。
最后,我想丧一下,按照成功学的常识,《巴菲特之道》《怎样成为马云》的作者自己都不会成为巴菲特或者马云。作者自己现在肯定没有一张"不会过时的照片",作者做教授的话,大概率也没有。虽然我无法确定,全书充斥着匿名,匿名的风景、策展人,还有作者口中的"我有一个朋友"。作者的未来很难说,也许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想想从1826年到现在的人口数量,摄影行业能有一个人像山本昌南、布鲁斯·吉尔登那样受人尊敬,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想想现在的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4亿,能活着的摄影师有几个人拥有一张"不会过时的照片",或许还不到102050人。看了一下富豪榜,钟睒睒、马云这样的百亿富豪倒是有两三百个,成为顶级富豪的概率都比拥有"不会过时的照片"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