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罗姆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后他来到舅舅家,并与表姐阿莉沙产生了相互的爱意。他们都想成为更好的人以配得上对方。后来,妹妹朱丽叶特爱上了杰罗姆,阿莉莎为了内心中的“德行”,甚至想牺牲自己的爱情,让杰罗姆娶朱丽叶特。朱丽叶特后来和爱德华结婚,并过着平淡的生活。阿莉莎追求更高的美德,并认为自己的爱情阻碍了杰罗姆通往窄门(美德之门、永生之门),一直逃避和拒绝杰罗姆,最终在一所养老院去世。
1.全篇篇幅较短,但读下来只能感受到压抑的矛盾。有一种南宋朱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味道。阿莉沙追求美好是件好事,但太过追求完美而压抑内心显得不可理喻。或者只追求美德的完美,完全抹除爱欲也不会那么煎熬。但人终究是人,不可能完全消除欲望。
2.阿莉沙开始时还想主动牺牲自己的爱情让杰罗姆娶朱丽叶特,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美德(有点像圣母)。然而,后来她发现不必牺牲自己的爱情,爱德华也能给朱丽叶特带来幸福。她觉得爱德华和朱丽叶特的幸福勉强而平淡,不是完美的。这种以己度人的思想是严重的,并且思想上强制剥夺了杰罗姆的爱意,把他看作是她爱情的附庸,甚至后来把他当成了实现她美德理想的垫脚石(她误以为自己成为了杰罗姆追求美德终点的绊脚石)。
3.从最开始阿莉沙拒绝与杰罗姆订婚,希望他多看看世界,经历更多的人,再确定他是否爱她的时候,我觉得女主还没有完全沉溺于爱情,是理智的,值得赞扬的。然而,后来发现她完全陷入了抑制与沉溺之中,越抑制越沉溺,越沉溺越抑制,形成恶性循环。看似理智实则完全失智。
4.男主也是如此,要他多看看世界,接触人,却完全沉浸于与女主的信件中。实际上,男主通过他的话语让女主的爱显得更加重要。但是男主是理智的,没有像女主那样神经质地冲动,压抑爱情导致他忧郁得病。但他对女主“还是不见”的拒绝实在是太过理智了。此外,他们在信件中交流顺畅,但面对面交谈却说不出一句话,只有第三人在场时才能轻松谈笑。可以说男女主之间的爱是思虑良多但不成熟的爱。“在纪德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禁欲与享乐、灵魂与肉体、个人幸福与社会约束、信守道德与蔑视戒律、寻求信仰与悲观焦虑的深刻矛盾。”这一评价非常准确。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