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久久》,我久久不能平静,比电影更加悲伤。时代洪流是公平的,它平等地玩弄每一个人。从孟浪风流的陆教授,到老几再到讨人厌的阿爷,背后是史书上的“十年建设的曲折探索”、“十年动乱”,但这也是陆焉识的一生。时代如一粒尘埃,个人如一座山。我因陆焉识的风流而看低他,却因他的坎坷命运而原谅他。在一生颠沛流离面前,这点风流实在已经微不足道。 再说婉喻,她从旧时代走来,没有选择自由,在姑母的安排下嫁入陆家。虽然婚姻缺乏自由,但幸运的是她爱上了陆焉识,没有被逼迫得不情愿。在历经战乱与炮火纷飞后,她本以为能够与丈夫长相厮守,但命运弄人,再次与丈夫分离,开始二十年如一日的等待,直到她去世也不知道焉识是否归来。我认为焉识和婉喻的爱情,由一次次的分离中萌生,在一次次的不幸中得到提升。就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一样,在战乱中,我们相爱;在困境中,我们心与心相连。这是一种在长时间的孤苦伶仃、绝望无助和折磨中产生的依恋。我一直觉得焉识对婉喻后知后觉的爱慕,是吊桥效应的表现:婉喻成为了他无助境地中的精神慰藉,而无论是谁,只要成为这个慰藉的对象都可以。如果他始终是养尊处优的公子哥,没有经历变故,那么婉喻可能永远只是恩娘给他套上的一副枷锁。
再说作者选择的书名《陆犯焉识》,我觉得很有意思。开始我以为作者只是双关,一是主角的名字,二是焉识归来后婉喻不认识的境况。后来我发现,可能作者还暗指:经过二十年的劳改,陆焉识已经不是陆焉识,而成了被人们嫌弃的“陆犯”。而谁是这个人,焉识又在哪里呢?我想这是作者在本书中要表达的除了对两人爱情的赞美外:在巨大压力下,人们可以变得冷漠、无情,即使是亲人。三十多年前刚从海外归来的陆焉识肯定没有想到自己的晚年竟然成了子女们争相推卸的累赘。那时,他正是风度翩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