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这本书,尽管没有读完全部内容,但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读了其中一部分。读后感写得比较粗糙,因为时间不足(还有其他事情要做,要优先保证自己专业学习),有时间会进行修改。
本篇读后感的内容主要基于以下笔记:
1.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1)西方史学如何完成其近代转型——四个方面的考察-知乎(zhihu.com)
2.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2)历史进化思想在西方的形成和演变-知乎(zhihu.com)
3.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3)简论兰克与兰克史学-知乎(zhihu.com)
4.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4)近代德国的历史思想和实践-知乎(zhihu.com)
5.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5)试析现代西方史学中的相对主义倾向-知乎(zhihu.com)
6.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6)米歇尔·福柯和现代史学思潮变化之渊源-知乎(zhihu.com)
7.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7)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的挑战-知乎(zhihu.com)
8.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8)西方当代史学与“后学”思潮——以启蒙运动为中心的讨论-知乎(zhihu.com)
9.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9)从历史思辨、历史认识到历史再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向与趋向-知乎(zhihu.com)
10.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10)现代德国史学的发展和演变——以比勒菲尔德学派为例-知乎(zhihu.com)
11.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11)查尔斯·比尔德经济史观的形成及其影响-知乎(zhihu.com)
12.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12)历史的总体研究——年鉴学派对我们的启迪-知乎(zhihu.com)
我最初的阅读计划是为了阅读一些西方历史哲学类的书籍做些基础准备。尽管这本书有人评论说是“泛泛而谈”,但对于我来说仍然有价值,因为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历史哲学史”框架,让我了解在西方历史学中那些我经常听到的历史学家处于什么位置。其中涉及到的历史学家有吉本、兰克、布克哈特、斯宾格勒、汤因比克罗齐、柯林伍德、E.H.卡尔、怀特、詹金斯等(我列举这些人是因为书中提到了他们,当然书中还介绍了其他人,由于从图书馆搜索来的书大多是这些作家的作品或关于这些作家的作品)。
框架的定义是什么呢?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常新的学科。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历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标志是方法论的更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的西方历史学研究已经与古典史学、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等大相径庭,甚至与19世纪科学历史学的主要代表兰克学派也产生了分歧。
这段话提到了“古典史学”、“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和“科学历史学”,而现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上,使得对于历史学的讨论已从“历史是一门科学吗”转向“历史是一门艺术吗”。
在我看来,《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9)从历史思辨、历史认识到历史再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向与趋向-知乎(zhihu.com)中提到:
“历史”一词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二是指对这些过去事件的记录、叙述与思考。西方主要语言中的“历史”(history/histoire/geschchite)一词都包含着这双重意义。中文中的“历史”一词自古以来就存在。然而,要翻译西方语言中的“历史”一词,在明治时期的日本学者首创。中文的“历史”一词继承了西方语言中的双重含义。然而,随着对历史研究的深入,学者开始意识到区分“历史”一词的不同含义,并逐渐使用“史学”(historiography/historiology)专指对过去事件的叙述与思考。例如,过去的“史学史”在英文中称为“history of history”,但现在更常用的是“history of historiography”,后者更清楚地表示研究的是历史学家的历史著作,而不是过去的事件。
我认为历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理性主义史学”的发展和对其的反对。19世纪由兰克史学达到巅峰的“理性主义史学”后来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受到批判,随之完成了对“理性史学”抨击的任务,同时也催生了“叙事史学”的崛起。如果说“理性主义史学”认为历史是科学的,那么“后现代主义史学”认为历史不是科学,而是文学。
我认为片面强调一方面会导致忽视另一方的优点,并夸大另一方的缺点。理性主义史学应该接受“没有唯一真理”的批评,意识到历史并与文学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史学对文学性的片面强调可能会陷入“虚无主义”的陷阱,认为“没有历史”,无法获得“历史”。
从本质上讲,我认为历史首先是科学的,其次在其中也有艺术性的成分,不可避免地与历史学家的主观意识相交融。我认为历史本质上更接近于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对“历史”的定义,即“研究过去人类的科学”。历史研究的内容关乎人类过去的各种活动,我不认为历史研究应背离维柯在《新科学》中的智慧:“上帝创造了万物,但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成是由人类自身创造的,因此人类必须对这个世界做出总结和解释,而不是诉诸上帝。”
在我看来,理性主义史学的进步在于尝试使用理性去模仿自然科学,寻找一些规律来解释过去并预测未来。这是其优点所在。然而,理性主义史学的缺点在于试图寻找一个唯一的“宏大”理论(规律)来解释过去种种变化,其中黑格尔和普遍流行的“西方中心论”最为代表,这也是理性主义史学常受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批评的重要原因。
然而,后现代主义史学家“轻规律重叙事”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尽管福柯、波普尔等人对历史规律的批评是极具力量的,尤其是波普尔在《历史主义的贫困》中的批评。波普尔的批评使我认识到历史理论的价值。然而,历史的主要价值不在于理论(真理、规律),而在于教训与经验。尽管我对波普尔的想法还没超过他的范围,我认为这才是历史的真正价值所在。尽管后现代主义史学家批评这种观点,但教训的提供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
然而,问题是这是人的科学。社会和政治是无法回避的,因此我们希望有个乌托邦。历史不一定能够提供通往乌托邦的指引,但或许能够指导我们如何避免人类社会滑向深渊。问题是,人们是否愿意倾听历史的教训……
在个人价值观方面,对我而言,历史为丰富生活做出了贡献(尽管我最初的研究历史的原因有点尴尬,但我现在觉得历史研究具有崇高的使命和意义,但我毕竟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体,也不认为研究历史能够换取一顿饭,我不愿意依靠父母,希望独立。所以研究历史肯定不是我的唯一重心,有时甚至可能不是重心。)至于是否能够从历史中获得智慧,以前的我渴望找到一个固定不变的规律,现在我明白,总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和智慧。
在这些工作中,我认为构建自己的历史哲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将来人们会因为我成为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而记住我。构建自己的历史哲学需要仔细回答一些基本的根本性问题,如何界定历史、历史中的时间、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历史的客观性问题、历史的意义与价值问题、历史的理论问题等等。
对于历史学方法,我更倾向于掌握计算历史的方法,因为我的专业是计算机,所以在历史学领域发展时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当然,也应了解其他传统历史学方法,特别是东西方方法都不应被忽视。
至于当前的兴趣,除了历史哲学外,我还对当代史和当代社会有兴趣。在我看来,成为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的必要条件是对现实生活有充分的关注。我也比较赞同马克·布洛赫回溯历史的观点。对于某些时代,我们离得太远了,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可能更多地建构于虚构,而不是实际。但这些问题是未来要做的事情,目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