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
等待这个行为,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随处可见。尽管科技进步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焦虑和倦怠等负面情绪也开始侵蚀人们的内心。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社会变化,并写成了哲学散文集《戈多不会来:等待的哲学》。鹫田清一致力于推广哲学,获得多个大奖的肯定。他的哲学思想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后已经多次加印。
这篇文章摘自该书的前言。工作中迫切想看到结果、过程里执着追求、老家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列举的例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读完后让人不禁反思:我们何时失去了等待的能力。
在内卷和躺平之外,实现心灵的宁静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从“等待”开始,让生活慢慢放慢,和作者一起学习接受偶然和未知,或许我们也能获得
这个社会已经成了不需要等待的社会,也成了无法等待的社会。
翘首以盼、严阵以待、守株待兔、等得不耐烦,空等一场。等得心焦、等得坐立难安、等不下去、等不及、等累了、等到天明,白等一场。等了又等,等不到人……大家心里都对等待充满了痛恨,而这种痛恨正逐渐减弱。
现在,超过半数的人都有手机,这改变了人们碰头的方式。如果不能按时赶到约定地点,可以提前联系对方。接到电话后,可以安排其他事情,或者利用多出来的时间买买东西、逛逛书店。等待期间,还可以坐在店里喝一杯咖啡,看着街景。等待的人不再焦虑,因为他们不再需要打发时间等待。
甚至连孩子的出生也不再焦虑。利用超声波技术,人们可以知道胎儿的性别,还可以看到模糊的面容,甚至了解遗传基因。人们不再焦急地等待孩子的出生,而是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比如准备尿布、做好心理准备……。
不仅组织不再等待,电脑的操作也是如此。一旦有新型号的出现,人们就无法继续耐心等待旧电脑的反应。几秒钟的时间让人焦虑不安,手指敲击桌子,腿抖个不停。对电视广告的耐心顶多只有十几秒钟。当电视广告刚开始时,感冒药的广告曲甚至会唱到第三段。现在,听到的广告曲只有副歌。
最重要的是,过去的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挑战、失败、哭泣,然后重新振作,不知不觉中长大。如今,再也没有人能够耐心地看着这一切发生。老年人的看护也是如此。他们一边看护,一边逐渐觉悟:“唉,没办法,毕竟是你养育了我,现在轮到我照顾你了……”。而现在的人们,在没有形成心理觉悟之前,就急于寻找解决办法,无法掩饰他们的惊慌,暗自想:“那个时候终究要来的……”。
曾经,世界上充满了等待。等待每小时只有一班车,等待几天后才能收到情书回信,等待果实成熟,等待酒水发酵,等待对方领悟,等待警告的处罚到期,等待刑期结束,埋伏等待抓住犯罪嫌疑人(有刑警在同一个酒店蹲守了一整年)。《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等著作仿佛都是对等待的歌谣的赞美。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时间,满怀不安的心情期待着,这些矛盾的情绪凝结成了“文化”的形式。咖啡馆就是一个等待的场所,农夫、渔夫和服务员(他们甚至直接被称为“等待者”)从事的工作就是“等待”。相扑和围棋通过不能说“且慢”的规则增加了刺激性……这样的景象离我们的视野越来越远。
我们是不是过于急于求成了,甚至变得吝啬……
急于求成这种姿态,看起来似乎是一鼓作气地冲过现在,积极地迎接未来的到来。实际上,它没有将未来视作迟早会到来的东西,而是将它纳入了已经确定好的范围,抓住一切时间去实现。这不再是等待,而是追逐。但是追逐到的并不是未来,只是之前已经决定好的结果。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没有被考虑到的东西,直到最后都不会进入视野。这是一种固执、不包容的态度,坚决不接受重新开始或修正。如果没有结果,就立刻转向别人,采用其他方法。等待变得困难,无法被接受。
这就是现在的社会,既不需要等待,又无法等待。
无论天不遂人愿、无计可施还是静待天命,我们何时失去了这些概念,何时失去了等待偶然、顺从不可抗力的性情等待时机成熟——难道我们已经失去了这种能力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