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文字很平淡,但是在平淡中又透露着丝丝恨意和不甘心。
第一次读埃尔诺的作品,对这个作者了解不多。但是她的文字却在平淡的语言中表达出强烈的情绪,尤其是“我”对亲手姐姐的恨以及结尾对姐姐的“原谅”。“我”从小就是父母唯一的掌上明珠,以为自己一直获得了他们全部的爱。但是在10岁时无意间发现了父母的秘密,发现那份爱并不是独属于自己。原来在自己2岁半之前,父母关心的重点一直都是那个因病早逝的姐姐。尤其是在父母的形容中,姐姐”可爱“、“美丽”、“善良”,与调皮捣蛋的“我”形成了如此强烈的对比。而我一开始却对此一无所知,甚至连姐姐的名字,都是表姐告诉"我”的,直到父母逝去,他们都没有告诉“我”有一个姐姐。虽然埃尔诺没有写出“我”内心的详细感受,但是“我”在某一刻一定恨过姐姐,恨她的施舍般的离开给了“我”生命,也恨父母一直瞒着“我”,偷偷把爱给了姐姐。
“现在有了你,别人虽然看不见你,但你被挚爱,而我被排斥,被推开了,以便让位给你。我被推到阴影里,你则在永恒的光芒中高高翱翔。”“我原来一直生活在幻想中。我并不是独生女。另一个女儿从乌有中出现了。这么说,我曾以为自己得到的爱都是虚假的。”她甚至极端地想:“你是个好女孩,是小圣女,但没有得到拯救,而我这个恶魔却活着。”如果姐姐活着,嫉妒且敏感的妹妹或许还能做一些恶作剧来报复姐姐,和姐姐去争抢父母的爱,但是姐姐死了,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一直都是父母眼中的完美女儿,是小圣女。完美的姐姐一直“活在”父母共同守护的内心深处的秘密基地里。书中写到:母亲晚年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回答医生的问话时,“在无数问题中,只有这两个回答是正确的:‘我有两个女儿。’她忘记自己是哪年出生的,但记得你是哪年去世的:1938年。”在母亲的记忆中,她永远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完美无缺,一个女儿调皮捣蛋。但无论怎样,我们两个人都同样是母亲忘不掉的“女儿”。
“我”是什么时候“原谅”姐姐和父母的?大概是在我明白“我不是因为你死了而写作。你死了是为了让我写作。”在成长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以家里的经济条件实际上只允许养育一个小孩,如果姐姐不是体弱多病,最终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人生,那“我”就不可能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但我不是为了去替姐姐做那些她没有做到的事情,而是姐姐的“死亡”给了我自由自在地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的机会。《另一个女孩》以扫墓开头,以万圣节结尾。“我”因为姐姐的死去经过漫长的内心争斗,内心充斥着无数的恨意,但最后也因为她的逝去而释怀、原谅。
“我的生是用你的死换来的,我现在把它还给你。或者是让你重新复活,重新死亡,以便与你两讫,与你的影子两清。逃离你。与死者漫长的生命作斗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