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阅读这本书,是出于对娱乐的好奇心。虽然我承认这种想法可能有些轻浮,但娱乐和电影是两回事。幸运的是,通过这本有趣的书,我可以了解到有趣、开明且自由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所以无论你是一个资深的影迷,还是像我一样只是凑凑热闹,不妨读一读这本有趣的电影史。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一系列访谈,访问者提出问题,引导被访者讲述,然后整理结稿。通过被访者自己的角度,这样呈现更为真实。偶尔会出现一些跳跃的内容,因为这是一种讲述,而不是经过反复琢磨的书写。
书的第二部分是一些文选,分别从不同代表人物的角度来讲述他们对表演的理解和表达。第一代是黄佐临,第二代有黄蜀芹(女儿兼导演)、郑长符(女婿兼导演)、黄海芹(女儿),第三代有郑大圣(外孙兼导演)、沈昳丽(外孙媳妇兼戏曲表演家)。从不同的角度,他们都展示了自己对表演的独特理解。
最后,选择了理想,就应该勇往直前,无论远方有多远。
黄佐临先生和夫人丹尼都是天津人,那个时候南京是中国最先进和发达的地方。他们家境殷实,尽管黄佐临非常喜爱文艺,但最终还是被家人安排去英国学习经济。然而,学业越深入,他的成绩就越差。两年后,他终于能够放弃经济学,专心学习戏剧表达。他的戏剧作品得到了萧伯纳的赞扬,萧伯纳在信中鼓励他:“如果黄想要取得成就,他不能只做一个门徒,他必须根据自己的生命创造自己的风格。”
1937年,他从伦敦戏剧学院导演班毕业后,先生拍摄了多部影片,并推广了昆曲等传统戏剧,创办了“苦干剧团”,并发起成立上海戏剧学院。他还担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他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为中国电影树立了标杆,还推动了更多年轻人的发展。
钱钟书先生在英国留学期间,每天都去图书馆抄书回国后,最宝贵的财富是一箱箱的笔记。黄佐临先生在文革前,家里保存有几十本西方戏剧史的手稿,都是他自己一笔一笔写来的。在混乱不堪的日子里,老一辈们充分利用时间,做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
黄蜀芹是中国第四代导演中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人·鬼·情》从一个女戏子的现实困境和艺术人生展开,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她改编的《围城》也至今仍然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她说自己小时候放学后,总能看到父母骑车等在学校门口,接上她就去戏剧场,父母忙着演出,她忙着复习功课,她在舞台前后长大。1959年她决定北上学习导演,在这个决定上,父母从不干涉。
她的母亲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儿童心理学,她信奉鼓励式教育,对子女们总是夸夸夸。她的父亲虽然总是忙碌,但也从不忘记冒雨接送她到朋友家然后离开。
孙大圣在爷爷奶奶家度过了童年,直到上小学时,父母才从外地回到上海制片厂工作,然后接他回家。他一直认为家人都是像造船厂的工人一样的双职工。晚上,父亲在画桌上作画,给母亲准备一个书板,让她可以在床上修改剧本。而他的小书桌就在旁边,每个人都忙着各自的事情,但家庭仍然温馨。
孙大圣快要上高三时,他和朋友去考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这个录取消息是他的长辈们在他录取后才知晓的。
这个家庭从不干涉对方的工作,也很少在家里讨论工作,大家都更多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工作上的严谨和对创作的追求,以及立德立行的态度都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如果我们一生都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做喜欢做的事情,为世界做出积极的变革和影响,那就足够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