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互联网有一句戏语深得我心,“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我其实在内心很认可这句话——倒并不是为了有理有据的迷信,而是我真的确信有目前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东西,而我无法确信以后它们一定能被解答。
如果想要说得冠冕堂皇一些,或许我会引用芝诺的话: “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得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就越多。因此,虽然我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但不知道的东西也比你们多。” 一个人越是学识渊博,便越容易意识到自己相较起世界的无知,这并不只是一种谦卑的生活态度,更是真相本身。
但我也常常反问自己,我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永远也无法抵达的知识的尽头。
朋友曾经对我说,小时候想到世界上有那么多书,这辈子都读不完,就觉得很可怕。 我深感其然,面对理性的边界,我又是向往,又觉得无能为力。 “人类的理性是有局限的,如果我们执意相信理性是无所不能的,就会被理性的局限所限制,从而导致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理性的边界》正是以这个角度,在解读了人类语言、逻辑与科学的局限性的同时,告诉我们只有理解理性的边界,才能探索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作者总结了四种越过了理性边界的限制,分别为物理的限制,思维构造的限制,可行性的限制,直觉的限制。 这些限制在理性和混沌之间划分出了一道模糊的界限,不同于惯常的理解,我们实际上常常在逾越这道界限。作者从语言的欺骗性开始,由浅入深地讲述那些理性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问题。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语言悖论是大多数人小学时就接触过的东西——最常见的版本是矛盾修辞法,由两个互相矛盾的词组成一个短语,例如“公开的秘密”,“好战的和平主义者”。相信不少人做过这样的阅读理解题,“公开的秘密矛盾吗如果不矛盾,请给出理由。” 但事实上,这些短语本身确实是说不通的,但我们人类仍然会在日常语言中自如地使用它们,甚至合理化地分析它们,这本身就说明人类语言有瑕疵和内在的矛盾。
再往前一步,理性也无法回答忒修斯之船问题。 如果有一艘年岁已久的忒修斯之船,更换它的其中一块木板,它还是原本的忒修斯之船吗要更换到什么程度,它才不再是原本的忒修斯之船? 这背后指向的是物体的同一性问题,物理对象是什么某件物体达到哪个临界点时才会变得不同当我们谈论某件物体并说“它变了”的时候,“它”到底是什么?
如果以上种种还能说成是在玩文字游戏,科学、数学、计算机也都有无法解答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也可以算是丰俭由人——烧脑程度的上限很高,但理解的门槛很低,想要读到什么程度,读者本人有极高的自由度。
中间有大段大段公式论证的部分,甚至还有对量子力学的展开讨论。
我偶尔也会有种读到头秃的感觉,以至于忍不住从精读改成浏览,有些部分囫囵吞枣地跳过了。幸好这本书不是大学时占了重要学分的高等数学,即使有些章节不求甚解地潦草翻阅,也不难理解作者想要阐述的思想。
虽然讨论的是理性及其边界,但这本书以一种很人文的角度安抚了我。
我们无法突破理性的边界,但不必为此感到伤感,因为人类从来都不是老老实实地生活在理性之内的——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除了理性、逻辑与科学,还有美、惊奇、伦理、情感。
况且理性的边界,本身就不是一条一开始便被划好的线。
随着科学的发展,理性的边界也会不断朝外推进,人类智识的圆圈是能扩大的。
我后来问过那位朋友,你现在还会觉得恐惧吗? 他说,不会了,读不完么就读不完吧。
想想也是,获取知识这件事,从来都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不要为理性的边界感到恐慌,先读完手头的书吧。
感谢你读到这里:) 如果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留言。 公众号:饼崽PowerBank 扫描二维码可以进入公众号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