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内好的历史视野给我一种福柯的感觉。在政治场域中,他从历史的偶然性中寻找思想的流动轨迹。对我而言,他论述的主体性引发了最大的启发。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只有在挣扎、抵抗和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才能被激发。同样地,对于个体来说也是如此。在充斥着大量意识形态的环境下,如何基于自身体验、顽抗二元对立思维来建立独立的个人形象,这是我在过去两年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竹内好批判当时的日本缺乏求知欲和自我否定,表现为只知识堆积的文化环境。我感觉如今的情况更甚。大量自媒体通过短视频转载个体的日常娱乐,转发意识形态的宣传。这让我看不到一个活跃的国民文化环境。最近在新城市的所见所闻同样给我带来了冲击。我住在写字楼密布的区域,看着下班时一个个疲惫的身影,背负着房贷和各种生活开销的压力。我不知道竹内好看到这样的环境时是否对他追求的回心、国民性的建构有足够的信心。
我说的可能显得不食人间烟火,但我个人认为这确实是一个消沉的时代。
我给这本书4星评分,扣一星是因为整本书内容比较冗余,尤其是后面两章,缺乏核心观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