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对米夏埃尔·海因里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资本论导论》第三章到第四章进行思路整理。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价值形式的理论与其他经济理论区分开来。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而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商品成为商品的关键在于它具有交换价值和交换关系。 价值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被引入,在这里只是简单提到了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但并不是全部。相比之下,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则以个体为出发点,但在马克思看来,市场上的个体并不是那么重要。 新马克思阅读学派的巴克豪斯将社会描述为“涵纳并支配个别物的抽象普遍性”,个体在交换中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马克思分析中的个人和个别交换关系只是社会总劳动量的分配。理解劳动和价值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 抽象劳动不是把劳动抽象为向商品中储存价值的过程,而是实际中的抽象。商品的价值对象性只能在交换中存在,并表现为“物的属性”的社会关系。 价值量是个人劳动与社会总劳动关系的价值量,通过交换来实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与商品相互关联。形成价值的劳动时间必须在交换中度量,这个过程是个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变。在交换中,货币作为劳动时间的表现形式。不同经济理论忽视了货币的重要性。交换与流通是有区别的,简单流通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货币无法独立存在,只能作为某个过程的结果。 W-G-W的货币流通过程使货币失去独立性,在G-W-G中,这一矛盾得到解决。资本不是货币或商品,而是无限的G-W-G运动。对资本的分析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 1.《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资本论导论》,米夏埃尔·海因里希 2.《新马克思阅读:如何将政治经济学作为批判理论的马克思社会经济学》,汉斯·格奥尔格·巴克豪斯 4.《论价值形式的辩证法》,汉斯-格奥尔格·巴克豪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