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诸位看完本作是何感受。这本《六个说谎的大学生》,文末的反转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人会觉得这篇小说批判的对象是人性,这种看法未免看轻了作者浅仓秋成的用意。个体千差万别,但如果绝大多数人都在某项制度下统一犯了错,那么至少这制度的设置是需要回过头了再考虑考虑的。
大学生在求职时撒谎,并非日本所独有,至少在我身边,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我周边有一些人,简历里的内容有些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有些甚至颇为离谱。但这件事几乎关系了整个人生的命运和走向,只要不出现类似学历造假等原则性问题,即便看破也很难苛责当事人。
简历撒谎肯定不对,为什么这会形成风潮求证较为困难是一部分原因,当然这些随着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另外的原因还包括几乎没有什么犯错成本,即便HR发现问题,最严重的惩罚也就是在他所在单位和圈子里的口碑受到影响,对于很多求职多次的人来说再换一家单位或者行业投简历就行。毕竟在这个社会里,几乎所有人都有意或无意地和别人说过言不由衷的话,这甚至成为混社会的一种基本的技能,在职场中的我们应该都遇到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场景。
当然,核心问题还是作品中鸿上达章吐露的真言——面对海量的简历,如何从中筛选出合适的人选进入下一个环节。现在大多数企业会在第一关刷掉不符合硬性规定(如学历、专业对口等)的求职者,然后给剩下的所有人一次考试的机会。但对于像斯彼拉链接(谐音好像撕B啦)这样的行业巨头来说,HR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有些人就会像鸿上一样,把自己的方便置于公司的利益之上,而且公司高层很难对这一问题做有效的监管。于是,公司和求职者之间需要互相撒谎,而求职者能想到的办法,只有让简历变得更吸睛。有些表达能力好的人,会在自我介绍里选择条理清晰的语言;有些动手能力强的人,会将简历包装得更加赏心悦目;没有这些优点的人,要么祈求自己实事求是的简历能过初筛,要么就得“想点别的办法”,让自己的履历更好看一些。
在经济下行的今天,谈论这个话题有错与否其实已经没有意义了。也有很多企业更加注重入职后第一年的表现,而这和简历有多少页已经没有关系了。回到这部作品中来,六位求职者在求职时都撒了谎,但最终入职的那个人,用事实证明完全胜任那份工作,而落选的其他人,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与其说这是一场皆大欢喜的结果,不如说是对求职这一行为的辛辣讽刺。在这场闹剧中,率先醒悟过来的人,都为人生寻找到相对不错的道路,而深陷其中的人,结局如何就无需多言了。
至于对人性的探讨,个人觉得作者似乎也没有深入的意思。求职者撒谎的动机不太一样,但这些从后来披露的事实来看,都算不上什么很严重的问题。所谓的“幕后黑手”,也并非想在求职中攻讦对手,自己好趁机浑水摸鱼,只不过心有不忿而已,跟“十恶不赦”更是沾不上边儿。话又说回来,这肮脏的社会,又有什么资格去指摘这些年轻人呢?
最后一段涉及泄底!“伏线狙击手”名不虚传,关于波多野最后的揭发让人愕然。但集火于他,这种转折有些生硬,前后的反差太大,让人难以信服。如果设定他的家庭比较困难,而波多野在爱情和求职中艰难地选择了爱情,之后又由于某种原因反悔而写下最后这段文字,这种行为不但更容易为人所理解,而且可以催生更多同情和感慨。“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不从根本上否定这个角色,才会让整部小说有更多回味的空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