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底,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第一次读了《恶之花》,是上海译文出版社郭宏安的译本。这是我第二次读了,感觉有所不同。这次读的是后浪插图珍藏本,两个版本各有利弊。
从形式上看,后浪版更为精美、大气。它是精装大开本的设计,封面印金、烫金,书脊刷金。而且,这次的插图作者是亨利·马蒂斯,他是野兽派创始人。他为《恶之花》绘制了71幅插图,以线条技法展现波德莱尔的诗歌神韵。这可以说是两位领域不同的大师合作的结果。
从内容上看,后浪版的译者是郑克鲁和刘楠祺。郑克鲁是1962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的。他的翻译作品众多,被誉为“以一己之力,把半个法兰西文学扛到了中国”。与郭宏安的译本相比,各有千秋。值得一提的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有约170首诗歌,但后浪版只精选了33首。这无法展现这部诗集的全貌,也难以读出其中的原汁原味,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弊端(或者是编者故意为之)。
《恶之花》已经在文学史和诗歌史上被公认为经典之作。它被誉为法国“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花”。这部诗集的诞生也标志着象征主义诗歌的崛起和现代派文学的正式出现。
所谓“恶之花”,需要回到诗集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也就是说要去追溯波德莱尔的生活所处的历史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冲突激化,资产阶级成为法国社会的主导阶级。但是在新兴生产力的另一面,资产阶级的生活腐朽、道德堕落越来越明显。这也反映到了法国文学中,成为对现实主义的批判。比如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作品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等。
波德莱尔面对这个时局的变化,产生了忧郁情绪,他的理想也随之幻灭。于是他把他的愤懑、悲观和叛逆等情感写进了诗歌中,创作了一系列描绘社会病态和精神衰朽的诗歌。然而,这种病态并不是完全的疾患,其中也包含着美的感觉。正如所言,“波德莱尔的天才,恰恰表现在他能在恶的世界中发现美,也能在美的体验中感受到恶的存在,并通过诗歌化腐朽为神奇。”进一步地说,“以诗歌表现现代都市的丑恶、现代文明的虚伪以及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贫乏空虚,是《恶之花》对诗坛的独特贡献,也是波德莱尔给日后的现代主义提供的有益启示。”而后浪版选取的33首诗歌多为爱情诗,甚至其中很多是诗人写给他的情妇的作品。仅仅从这些诗歌中看,不免会有格调局促、格局狭隘和境界不高的批评。诗集中的美感也流露得不多。
象征主义诗歌的另一个法国代表人物兰波非常推崇波德莱尔,并赞扬他是“最初的洞察者,诗人中的王者,真正的神”。《恶之花》之所以流传后世,并被奉为传世之作,毫无疑问是有原因的。读完后浪版的《恶之花》,再读完整版(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读法文原版),相信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