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形散而神不散。思维可以在空间里无限拓展,但如何将其收回并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却并不容易。
这不仅需要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感知万事万物的美好,还需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蓬勃力量。
当我翻开赵丽宏老师在《江芦的咏叹》这本书的文字时,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我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
赵丽宏老师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温暖而质朴的人物,用灵动的文字描绘了万事万物的缤纷,用真挚的语言描写了身边小事中的感动。
赵丽宏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童书作家。她著有散文集、诗集、小说和报告文学集九十余部,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好书”奖、冰心散文奖和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奖项,并被授予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称号。她的诗歌创作还获得了斯梅德雷沃城堡金钥匙奖和罗马尼亚“米哈伊·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奖”。
赵丽宏老师在描写景物时,不仅仅是单纯地描写外表,更多的是深入景物的灵魂,并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芦芽》中,作者描写了去年秋天枯萎的芦苇和败草的景象:它们在冷风中颤抖,宣告着弱小生命的衰败和死亡。
但是,这些弱小的芦芽并没有被寒冬打败。相反,它们嫩小而顽强地从冻土中钻出来。这是生命创造的奇迹,它们没有屈服。我无法想象芦芽钻出冻土的过程,这一定是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韧性、恒心、忍耐和日复一日的等待。
不仅如此,它们的微笑还将在大地上蔓延。不久后,它们的微笑将扩展成一片翠绿的海洋,在春天的暖风中洋溢着生机。
这展示了大自然在面对严苛的生态环境时所保持的旺盛意志力。风吹不倒,雨浇不灭,赵丽宏老师让我们看到了芦芽的坚韧与顽强。
而在关于亲情方面,《挥手》中对父亲形象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深深的父爱。为什么作者选择以“挥手”父亲向作者挥手的第一次是在作者小学毕业即将进入中学报到时,那时作者第一次离开家,心里有着各种不安。父亲对作者讲述了他小时候的故事,勉励作者要好好学习。
第二次挥手是当作者要去农村插队落户时,尽管父亲心里也万般不舍,但他只能送别作者离开。
第三次挥手是当作者去大学报到时,那时父亲已经将近七十岁了。父亲忍不住哭了,实际上我也忍不住哭了。父亲养育了我们,而我们却要看着父亲渐渐变老,心里特别难受。
触景生情,因为真情的诗文而引起联想,让美好的感情在生命中延续,这正是文学的魅力。
赵丽宏老师认为,散文的灵魂是真,即真诚、真情和真实。对我们来说,我们也需要记录下亲情和友情,培养自己被感动的能力,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