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众所周知的大诗人,他的生平各个高光时刻早已为读者所了如指掌。因此,本书作者选择了着眼于更具体、更细节化的白居易,抛开了宏观的视角。众人只知道白居易少年多难、立志苦读,却不知道书中所写的白居易少年情事。而这些情事恰恰构成了此书的看点,以小见大,以微见众。
同时,作者在史实的基础上加入了相当多的主观创作,这使得传记的叙事变得现代化,也更易读。例如,在描写白居易与少年爱人告别时,作者运用了一组排比句来表达情感。这一语言手法充分展示了全书的写作基调。乍一看,有些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流行乐歌词,与现今强调理性的大众写作风格有很大的差异。然而,细品之下,不难感觉出作者用诗意化的语言来包装白居易的一生。白居易对李白的崇敬之情,也恰如作者对白居易的欣赏,我们可以从文字中感受到那份努力和热诚。
虽然由于年岁稍小,有些诗意的语言有时过于言情,尤其在描述白居易的官场沉沦时。例如,描述他被贬江州司马时是写为“满心欢喜而来,痛彻心扉而去”。这种表达似乎将白居易的不得志之情写得有些低幼化,让人感到遗憾。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若这样的表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青少年的可读性。
总体而言,本书是一个积极的尝试。作者努力地给读者呈现一个更加有人情味、多情的、不仅仅是诗人或官宦身份的白居易。在给白居易增加“烟火气息”方面,这本书绝对完成了它的使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