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畅快淋漓。有些过于沉重的悲哀中,时不时被一些诙谐的片段击中,像是“我先前以为人在地上虽没有任意生存的权利,却总有任意死掉的权利的”。
“现在才知道并不然。”
再比如“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平心而论,实在是一个幽默至极的小故事,但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甚至对人的失望大多也来自于此,哭不得罢笑不得罢。原先我肯定当个傻子,现在我愿意伪装成聪明人,但是我知道我心底还是那个傻子一旦别人发出强烈的希望帮助的意愿,我将如此故事而且一些时候自己还要生一肚子气,但是傻子反而可能更释然于此。
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
我现在倒是理解了为什么总是有人倡导鲁迅要等到长大后读,若是我小时候,即使已经偷窥了西方文学的大胆描写,我也难以读懂颓败线的颤动。但是我懂了,而且懂得了更深的,尤其是尖锐指出地,却常常被忽略的,女子独有的深切的悲哀,一个女子,不管是否自愿或者被迫,性,在女子身上被解读千千万万,围绕着各种批判。男子方面生理需求就可以解释一切。人们常常只觉女子叫屈,或许行为本身对女子来说算不上什么,可是全方位的攻击,尤其来自亲近的人,就像梦魇的那只压在身上的大手,是人类能经历最难受的生活之一,因为失去大众赋予的尊严和可以为自己所做辩解的机会。
我向来读书既喜欢当同谋者,但又喜欢保留着对作者本身观点的一些审视。但是我真的很喜欢一点,通常对于“人之子”,不信教的人讥讽不自量力的死亡,然而,鲁迅而是对也许可能存在的击杀持有绝对的批判,击杀人之子比神之子更加恶劣,某种程度上,又何不是说,宗教往往装扮成拯救众生的模样,可是故事里却老是默默地把真正众生的重要性压低,只有当要表现时,才拎出一些人物。
比......尤其血污,血腥。
造物主是胆怯的,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看透了造化的把戏。
此书中我最爱的就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挚理。倘若希望使人落空,绝望也不常真实现。玩弄人的双生胎-希望和绝望。
对于赎清曾经的罪的人来说,最折磨的是“我都忘了有这件事了”。
“有过这样的事么”。
现实生活中常有的念头。
这样的混沌,这样的阴沉,这样的离奇变幻。
“是在人间活着”,深切地感着“生”的存在。
一些有趣的诗。
好的故事常常让人如入梦境,读完一本书,老是有种喝大了的感觉,以前不知,读书便是囫囵吞枣,在有过一些经历,有过厌恶抑郁的时刻之后,居然领悟了读书时写下洋洋洒洒随记的心态,是因为不知道以后再次看到相同的文字感想会怎样变化,甚至希翼能懂一些目前没懂得的片段。
怕连我也不知道他何以夹在书里面的原因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