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站在花丛中,相依相偎,共读一本书。这样的情景是《不信人间有别离》里周有光和张允和在一起的样子,这也是我渴望的爱情模样。
《不信人间有别离》描写30位民国女性的传奇人生,包含爱情和事业。在这些有名之士的生活里,让读者看到了爱情的本质,女性在特定时期的思想觉悟以及成长。
爱情只是文人们用文字留下的美好幻像,真正过日子的时候难免争执。只要两个人感情不合,大家都会以性格不合为借口,其实是因为观念不一样。比如沈从文追张兆和的时候,情意绵绵,情书不断,而张兆和起初根本不喜欢这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老师。在他坚持不懈的情书攻势和家人的推波助澜下,她才慢慢迷失自我,进入到一个假恋爱时期。
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回家就闹着跟包办婚姻的妻子张幼仪闹离婚。徐志摩早已对无爱的婚姻厌倦,却和老婆生了两个孩子。张幼仪也算是人间清醒,既然他都提出离婚,自己又何苦挽留,那就遂了他的心愿,签下了离婚协议书。这次离婚,被称为“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古代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都没见过,直接送入洞房,掀开盖头才知自己的对象是什么模样。真实的社会是男主外女主内,在一起好好过日子,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一个家庭就能美满和睦。
古书里偶有几段佳话或者爱情故事,那也只是人们情感流露,留下的让人渴望的爱情模样。近现代就不一样了,从民国开始,出国留学,大家的思想得以解放,个性迸发,把爱情推向更高的层面。到了现代,大家都受过高等教育,对自我的认知更是达到一个空前绝后的境地,没有爱情就不要结婚,没有爱情日子就过不下去。
其实这是文人把爱情吹捧得太神导致,也不尽然都是文字的原因,还有电视剧的功效。至少在大家眼里,爱情是一个可以被具体化的东西,似乎我们更看重的是他对我的好,而忘却了我本身的存在。你是如何的一个人,才能够配得上那万般好的爱情呢?
爱与不爱,真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如同张幼仪一般,不爱就放手,洒脱一点,何尝不是一种快意人生。如果你选择了婚姻,也应该更加现实一点,不追究过多的爱与不爱,踏实地过日子,互相成就的婚姻才是好的婚姻。总而言之,就是你想干嘛就干嘛,不要因为男人而放弃做自己。
在杨步伟与赵元任的故事里,杨步伟人生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因为她本身是有能力的人,被称之为御姐,二十三岁就担任女子学校的校长,并且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二是因为她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不想跟指腹为婚的二表弟结婚,她坚决地提出来,反正就是不干,养父拿她没办法,只得同意。
婚后,她与赵元任到M国,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赵元任前脚出门,她后脚就跟着出去了,不会语言交流,凭着手势和观察,买了一大包东西回来。当时的女人大多是什么都听男人的,像她这样胆大的确实少见,也可以从中看出她的性格,独立自主,不依附于男人,所以她的婚姻美满幸福。
遇见好的男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遇见不好的男人,一别两宽各生欢喜。重要的是女人的勇气和胆识,抓不住的沙子,不如扬了它。最重要的还是学会接受,学会放手,学会做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