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读完《1973Pinball》之后,明白了一点:村上春树的书是建立在体系性的基础之上的哲学小说。
鼠,再度出现在《1973Pinball》里,而且同样爱上了一个不可琢磨的女子;空灵、虚妄、悲悯,日本文学冥想式的情怀,也再度重现在《1973Pinball》里。
作品与作品间的不同点在于,随着时间推移,村上春树本人对社会、世界乃至整个人类的看法和理解在改变,导致了他中后期的作品在情感色彩上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说《且听风吟》对孤独的定义只是迷茫,《1973Pinball》对孤独的定义就是虚无。
再想一步,村上春树如今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有目共睹(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欠揍的“卡夫卡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等),可以认为村上春树在作品中反映出的理解和价值观是有普世性、准确性的,他对世界的理解应当是越来越精准。
如此推演和想象,村上春树中后期作品,基调一定是沉郁、令人不适却直指现实。
1、背景:青春三部曲
《1973Pinball》问世于1980年,作为青春三部曲的第二部,村上的叙述开始跳跃,基调偏向阴冷,“所谓现实的不现实感,与不现实的现实感”初露锋芒。
故事延续《且听风吟》,主人公离开家乡小镇,置身于光怪陆离的大都市,和朋友共同经营一家小型翻译公司,而好友“鼠”却选择滞留在往昔中无处可去。
1、火星与金星出生的人、死去的女友、双胞胎女孩、学生时代的宿舍女孩、鼠偶然相识的女友、酒吧老板中国人杰、西班牙语讲师、女医生……一个人开门离去,另一个人从另一门口进来。
这与《且听风吟》里的场景如出一辙,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那么脆弱和不堪。不变的永远是变化,谁也留不住谁,但谁也无法主宰谁的生活,能做的不过是让自己去适应这种变化,或许谁都是过客,谈何拥有,也无所谓失去。
2、学校九号楼、清冷的车站、房间、办公室、家乡的防波堤、远去的学生宿舍、静谧灵园、高尔夫球场、杰式酒吧、沉浸雨中的水库、被拆除的娱乐厅、位于荒郊巨大沉重的仓库、耳鼻科医院,场景接踵转换周而复始,人物置身其中,无所适从心如死水,相互慰籍生离死别。
作为象征的配电盘和弹子球,同是指向死亡。被现代社会遗弃的配电盘最终沉尸水底,一去不复返的往昔回光返照,于某一天俘获了我们的心,主人公一路追寻,最后在一股冷鸡味象冢般的仓库里与奄奄一息废弃的弹子球机对话:
“有点不可思议啊,好像什么都没实际发生过。
不,实际发生了。只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