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串海贝到一串铜钱,货币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幻?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究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联?促进遏制还是相辅相成?货币发展是统治阶级的专权,还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观察一下自秦朝就延用下来的圆形方孔钱,除了天圆地方说,还有一说是方代表城市,圆代表水井。人们常在水井打水时产生交易,渐渐水井旁就会成为集市,这也是“市井”的来历。所以说,货币,也就是咱们通俗说的“钱”,与每个社会人都有关。
关于货币的疑惑,我们都可以在《青铜资本》中找到答案。作者刘三解,历史研究者,巧妙地将历史与经济相结合,专门为你关于货币的疑问解惑。
书中说,秦汉时的文献,常将“贝”视为上古的一种货币,乃至春秋战国,海贝数量依然不少。虽然从文献和文物中可以互证先秦时代海贝曾是流通货币,但是,仅仅是精英阶层作为赏赐、赠送、偶尔的交换所用,并未在普通人的生活交换中流通,也不曾担当普通的交易媒介。这倒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至今,与财富相关的很多字,比如“财”“货”“贷”“赎”“贮”等等,都有“贝”的身影,这也足见贝币在货币史上的重要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币才能真正进入正常的流通渠道?马克思说货币天然是金银,为啥在中国,占据货币霸主地位的却是青铜?这当然与中国古代特有的经济模式息息相关。
寻其原因,作者先介绍了先秦时代中国的经济版图,顺应时代的发展,货币随之出现了更新换代。
因为交易,出现货币。因为水路物流升级,出现金属铸币。因为秦国天下统一,巩固了铜币。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经济生活中自发和自由的市场过程。货币体现的不只是物物交换之间的关系,还是一种“社会关系”。但随着历史发展,货币又被赋予了行政意义,本书作者将政治体制与货币发展相结合,呈现出立体的变迁过程,堪称一部以货币为主线的经济史书。
你可以认为它是一部专业的经济学专著,但它又以丰富、丰满、丰盈的历史为另一条主线,互相支撑,相得益彰。最主要的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晦涩的理论更多了故事的润泽,冷峻的理性锋芒下又闪烁着迷人的感性的光。能用浅显的文字,讲清楚深刻的逻辑,这取决于作者的文笔与功力。这部书中,作者重墨写了先秦到汉初的货币发展脉络,秦始皇、汉武帝自然功不可没。而纵观历史长河,后来的王莽、隋文帝、南北宋乃至明清也都有其独特的货币制度与风格,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继续执笔,理顺中国货币演变史的后半程,让我们领略到迄今为止完整而又精彩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正如每个专业领域都有若干神级神作,《青铜资本》则无疑以新颖的角度成为经济史书中的翘楚。
因为这本书爱上经济或历史,都不足为奇。而无论经济还是历史,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最简单的底层逻辑:人人都需要钱,人人想搞钱,至少,你得先了解钱是什么。这本书,就是带领我们去认识钱的前世今生。甚至在我看来,推荐语、推荐序、前言、结语都非常值得品读,因为都是业界大咖中肯的观点,也是作者诚挚的初心,是对整本书的总体解读与评价,也是这部厚重作品除了内文之外独有的厚重之处。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钱的解疑和解语,当我们把货币的发展与历史的贯穿结合起来看,会对经济结构、政策、规律更多一点了解和思考。我们永远不知道,书中的哪个故事哪句话会给我们带来乍现的灵光,而恰是那乍现的灵光,就可能触及并点燃你的梦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