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越来越多讨论收入差距和收入不平等的书,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从梳理各发达经济体的历史数据和趋势着手,从经济学原理层面分析了收入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发展和前景。当然,前景很不乐观。
这书的核心理论用皮凯蒂的两个“资本主义定律”即可诠释:
资本主义第一定律:α=r*β
第一定律是收入不平等的决定性理论:国民收入中资本收入所占的比例,是由资本收益率r和单位国民收入中的资本存量β所决定。即资本收益率越高,或者单位国民收入中资本存量越大,则国民收入中资本收入所占比例越高,那么收入不平等越严重。更简化的说,一个经济体中累积的资本存量越大,在资本收益率稳定时,国民的收入差距会越大。
资本主义第二定律:β=S/g
第二定律是对单位国民收入中的资本存量的进一步剖析,解释了资本的根本来源:单位国民收入中的资本存量β,与社会储蓄率s成正比,与经济结构性增长速度g(人口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速度)成反比。即一个经济体储蓄率越高,消费率相对越低,则β可能越大;而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下降,经济增长速度越慢甚至持续衰退萧条,则β可能越大。简化的说,一个经济体的资本来源于储蓄,经济减速并不能带来资本存量相对规模的减少,反而会更大更多。
把第二定律代入第一定律,则有α=r*S/g,意为一个经济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和社会储蓄率成正比,并且取决于资本收益率r和经济结构性增长速度g的关系。如果r-g大于1,则即使社会储蓄率相对稳定,随着人口负增长和经济增速放缓,收入不平等也会越来越大。这很符合当下的现实,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我们。
关于r和g的关系,皮凯蒂在书中论述得并非清晰,其论据主要来自于长期历史数据,以此断定了(甚至有些武断)r-g在历史上甚至在未来都大于0,即经济结构性增速难以高于资本收益率。
对皮凯蒂的上述论证不甚满意,因此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明白:1、如果r-g=0,则r/g为1,此时,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速完全相等,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有的比率与社会储蓄率相同,对于国民来说,选择消费或者储蓄是件随机的事儿,因为选择储蓄并不能带来资本存量的超额回报与增长,增加消费享受效用其实也挺好,因此除非出现强制力量提升储蓄率(例如苏联和我们改革开放之前),否则收入不平等不会发生。2、如果r-g小于0,则r/g小于1,此时,资本收益率小于经济结构性增速,国民放弃消费选择储蓄是一件不划算的事儿,因为放弃消费选择储蓄并不能提升甚至缩小资本收入,因此国民会尽量多消费少储蓄甚至不储蓄,好像历史上都没有这种情况。上述两种假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现实,以及资本的利益最大化精神完全不符,故而反证了:r-g大于1在历史上、当今和未来,都是一种必然现象。
看完全书,心情郁闷。关于收入不平等的前景,其实是极端黯淡的。
回到所在的现实。
我们自建国至改革开放,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过程,几十年高储蓄率积累的资本大部分属于国有,改革开放后开始有少部分资本存量逐步积累属于国民,总体来说国民之间资本收入差距不大、劳动收入差距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明显,尤其是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资本收入差距和劳动收入差距所导致的不平等。
随着近十多年我们逐步迈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性增速(包括人口和经济增速)都将会持续放缓,而高储蓄率却难以降低,所以未来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如果未来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二元结构仍保持现状,那么未来收入差距将会越来越极端。尤其是10年后,全程参与改革开放并实现相对最多资本积累的人群逐步老龄化,继承财富导致的不平等将更为突出。
没啥好说的了,看怎么作为或者不作为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