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两句题外话,看熊猫君的推文说《第七重解答》也要再版了,这本书先前在网上已经炒到离谱的价格。所以看到说很快要出这本,高兴。这几年读客家的黑白格和封面成了一个梗,连“出版界椰风”的说法都有了,虽然一边和朋友开玩笑“对读客黑到深处自然粉”,但实则很喜欢读客,它做的是一个文化层面的普惠的事情。本来就不高的定价,还有折扣,但作品却是大师级的。尤其这两年的彩条系列,普惠给普罗大众,读客大善。
《第四扇门》是法国作家保罗·霍尔特的第二部作品。读他的书时,有种错觉仿佛在读黄金时代的古典推理。在网上看过他的相关信息后,便理解这种错觉的来由。
保罗·霍尔特对于谜题的热情起源于童年的“蓝胡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在西方很经典,里面关于“钥匙”和“门后”是很鲜明的代表危险、未知的意象。成年后的霍尔特在他的《第四扇门》中就化用了这种意向。
再则,霍尔特喜爱卡尔和阿加莎,并且深得真髓,这就是为何在他的小说中可以感受到一种黄金时代的气息。
回到《第四扇门》这个故事,看的书友大约能感受到,其实诡计算不得很高杆,但霍尔特设计的故事一直在层层递进。我们都知道作者为了使作品好看,会设计剧情结构,但在本书中,这种递进并不是为了设计而套结构的痕迹,而是能感觉到这种递进是由于人性的复杂导致的。
书中讲了一个鬼魂作祟的凶宅引发了几起命案的故事。阅读过程中,这部分我个人体感倒没有很害怕,但书中的一个情节是大家在讨论一对夫妻凶手到底逃去何处怎样才能抓捕到他俩时,现场如下:
“你怎么知道的?”约翰把两只手伸到伊丽莎白的眼皮子底下,继续说道。
伊丽莎白愣住了,她的脸色煞白,如同外面的雪地。她用低得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嘟囔着:“……冰冷的……手……”
突然,约翰大惊失色,他咬紧牙关,开始往后退。
我也站起来,凑到我妹妹身边。太可怕了!伊丽莎白握着一只手,那是从沙发靠背和坐垫中间伸出来的一只手!
看到这个情节时,汗毛刷的就起来了。短时间内坐在沙发上聊天时,两只手暂时不会随便无意识的乱摸了。这种没有铺垫、没有预警,但极为生活化的场景,给人的恐怖感受和阴影才是最大的。
读本书最深的两个感受,一个是恐怖的量已经超标了,再一个是书的结尾,有种悲悯之感。看完最后的结局,替主人公怆惶四顾心茫然。
悲剧的力量不是最大的,更深刻的是以为悲剧已经完结,但它悄悄翻开了命运的下一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