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喜读·第7册:《列侬与洋子的最后谈话》,大卫·谢夫[美]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品。
“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这是约翰·列侬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直到现在这句话每年都会被我写在日记本的扉页,成为我对抗生活中无力时刻的信条。
每当这个世界上的一角,又发生了地域冲突,伴随着战火炮声,我总会第一时间想起他传递和平与爱,表达善意,鼓励人们抛开所有分歧的《Imagine》。
每当我们对旧时光充满怀念,唤醒童年时的美好记忆,思念起一位位曾经的老友,我又想起他的《InMyLife》。
这位“TheBeatles”乐队的灵魂人物,总是“将自己的灵魂都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出来”,他为我们留下的歌曲作品,早已超越了“音乐”的简单概念,而成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他的音乐无国界,传递足以普世的正向价值观念,力求为人类塑造一个关于未来美好的“想象”,这也是我们爱他的原因之一。
“TheBeatles”乐队期间,出版专辑、举办巡演,通过电视被世界听见,引发全球对英国音乐的兴趣,他们获奖无数,包括由女王颁授的不列颠帝国勋章。
但这支接近完美的乐队仅仅维持了不足10年的时间,最终也是以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完全解散TheBeatles,并且禁止乐队重组。”遗憾收场,有一部分声音一直称是因为大野洋子的出现导致了乐队产生隔阂,1969年9月发行专辑《AbbeyRoad》时产生过分歧,约翰和保罗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而引发口角乃至起诉,很多人便认为乐队的解散是与她和约翰的婚姻引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面对这样的指责,许多年后大野洋子女士才在一次访谈公开谈起,“现在人们不这么说了,因为他们知道,乐队不是因为我的原因解散的,女人是很容易被责备的,尤其是一个刚刚走近他们的亚洲女人。”过去的这么长一段时间来,她还受此之外的多方面指责,比如利用列侬的名义赚钱,但洋子内心的强大又怎会被这些闲言击倒。我越来越想去深度的了解,列侬与洋子之间超越了伴侣的爱,寻找之中爱的启示。
为此我阅读了《列侬与洋子的最后谈话》,这是作者大卫·谢夫代表《花花公子》对二人进行的一场长达三周时间的采访,是约翰·列侬在1980年12月8日被自己的狂热歌迷马克·查普曼在寓所前被枪杀前的最后一次访谈。
拜知名乐评人、资深媒体人李皖站在专业角度的精准译制,我深入到他与洋子的想象的世界中,感受他们之间最真是真挚的爱,体会他们的艺术思想,听他们对过往的回忆,从而谈起所坚定倡导的价值。
这是这对传奇夫妇给全世界留下的“财富”,列侬可以完全自由的褪去“TheBeatles”乐队带给他的华丽外衣,将自己和洋子想要表达的毫无遮掩的袒露,往事的回忆部分出现了许多我在以往资料中未曾阅读过得信息,也能更好的去理解他的作品创作和最终对乐队的态度,在没有了乐队太过闪耀的光环,他就是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她珍惜历经失败的婚姻后再度找寻到的挚爱之人,这带给他以真实关于婚姻与家庭的思考。
如果你想看关于乐队解散背后的真实故事,在成为独立的艺术家后的真实生活,包括洋子关于艺术的理解,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寻到答案,毕竟列侬自己也认为这是关于二人“最大规模、最具代表性、最贴近列侬与洋子”的深度访谈,你能感受到列侬的那种独特气质,感受到二人在看待问题上的同频与默契,能找到二人如此契合的原因。列侬遇到洋子是“神的指引”一般,对话间无处不体现着洋子对列侬的影响。
《洛杉矶时报》曾提到过这段巨大意义的访谈,“谢夫极具同理心的采访,唤起太多有关披头士与列侬的精彩过往与未来规划,即使后来那场骇人的悲剧没有发生,这场访谈也同等重要且精彩。”我想这是最贴切的概括,在当时这对作者谢夫绝对是巨大的挑战,毕竟艺术家没有那么“容易”采访,在一些问题的提问和谈话间的互动上,我感受到了作者自身的魅力,这或许就是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