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了读库的《中国古典文学阅读计划》,收到了第四本《汉文漫话》,薄薄的一册,很有迷惑性。
看体量,比起前三本,这一本薄而轻巧。看书名,透着轻松:“漫话”嘛,聊聊天啰。
上半年花了不少时间读杜甫,收到这一本,着实松了口气,以为随手就能翻完,翻完可以混过这一期的阅读。
可是一打开书,又感觉上当。书名叫“漫话”,却一点都不散漫,反而相当严谨有条理。
读之前的三本书,会想找找其他学者的同类研究进行对照,或者找些补充阅读。这本小册子却只想让人行动起来,去读点经史子集。
轻轻读过几十页,竟然冒出了也想读读《史记》、《孟子》、唐宋八大家的念头,真是不可思议。
“汉文”,可以等同于我们常说的古文、文言文。近代以前,日本文人非常重视汉文素养,致力于用汉文写文作诗,且要努力去除不符合中文表达的“和臭”。
读到日本文人纯靠机械记忆记住每个字的平仄、作出完全符合汉语平仄的律诗,实在惊讶且佩服。
而现今这个时代,(无论在中在日)汉文早已不是一般知识分子必备的修养,往往只有专业的学者才会潜心研读。
不过,也总会有一些对汉文仍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吉川先生的这本书,就是面向这类读者的绝佳入门手册。
小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入门心得、汉文的日语训读和汉语书面语的性质。下篇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介绍汉文经典并举例,末尾也约略谈及白话文。
读者能够先对汉文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逐章阅读,就可以一窥各个时代不同体裁汉文经典的风貌。
阅读汉文的心得,强调的是直觉。首先对于生僻字,不用过分纠结,有些生僻字可以通过上下文体会到大致意思,把握文章的中心脉络关系更重要。
其次汉文的语法简洁,且微妙的意思隐藏在字里行间,因此阅读时训练直觉是很重要的。
至于汉文的性质,一是简洁,二是节奏。这两个特点,吉川先生通过分析汉文中助词“有亦可,无也罢”的特点来体现,并用《论语》中句子举例。
汉文中的助词常常是可以省略的。当作者运用它“无也罢”的特点时,文章能够更加简洁。“朝闻道,夕死可矣”比之“如朝闻道,则夕虽死可矣”,简洁有力。
而运用助词“亦可有”的特点时,文章可以富有韵律。“父母之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写成“父母年,一以喜,一以惧”,意思也对,节奏感就差了点。
书中的每篇文章,都平白浅易,篇幅不长。即便是介绍四书、左国史汉这样的内容丰富的经典,也只列举一二范例,点到为止。
范例虽然简短,吉川先生的分析却很细致。
他以《孟子》为例介绍古代议论文,选了《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内容,逐句解析。除了解释字词句意和语法,他也很详细地说明文中助词所传达出的语气与韵律,让我感受到前文所说的,汉文中用微妙的字词所传达的丰富含义。
讲到《史记》和《汉书》,他用吕后传记中简单的几句话来对比两部著作的行文特点,说明《汉书》更加精炼流畅,但相比《史记》缺少激情。在我看来,两人的记述只是几个字的差别,但经先生一分析,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不同。
“……像这样虽说只是一个字的差别,也都得郑重其事地加以研究。”(p.128)
读到这里,忽然意识到,我读古文没什么感觉,是因为方法不对。读古文和平时读书很不一样,需要注意速度和方法。
速度要放慢,一个字一个字地把意思弄清楚,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