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切入角度实在是非常妙。它通过探讨“鬼”的概念,反映了人类的精神需求与社会的精神秩序之间的关系。尽管这个主题与国家政治和社会道德并不直接相关,但却密切相关。对这个概念的流变进行几千年的研究足以支持学术研究的深度。本书读起来十分有趣。我们通常将“鬼”看作是宗教信仰或迷信,而忽视了其中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现象。本书揭示了这些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解释,非常有启发性。然而,仔细阅读后我对其中的某些观点并不完全赞同。作者的研究范围是早期中国,从先秦到六朝。这个时期的可参考文献有限,因此一些结论显得仓促,无法说服我。在早期中国,能够读书甚至拥有书籍的人绝对不可能是普通民众,因为那时候的书籍阅读对象基本上是属于贵族阶层或知识精英的。无论是流传下来的早期中国书籍,还是出土的文书,它们呈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并不能代表普通民众,更不用说社会底层了。比如,《礼记》这样的书是为贵族阶层的秩序而设定的,类似的哲学和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精神世界只有少数人拥有。而《日书》这样的书表达的是上层阶层希望底层民众遵循的精神秩序,而不是对普通民众的鬼神信仰或认知做出的总结。同样地,能够出土文书的墓主人也不可能来自社会底层。如果从传世书籍或出土文书来推断,那时的普通民众对鬼神的信仰是非常有限且片面的。尽管有这些不足之处,这个话题依然非常吸引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