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开头部分描写了那艘载着方鸿渐、鲍小姐和苏小姐的法国邮船。作者写道:“这船,倚仗人的机巧,载满人的扰攘,寄满人的希望,热闹地行着……”回过头来再看这句话,确实,《围城》在整篇小说中一直在描绘“人的机巧”、“人的扰攘”,以及不可避免但又必须持有的“希望”。
一:
男人通过他们的机智赢得了地位和身份。首先说说那张文凭的事情。方鸿渐在欧洲待了三四年之后,他的银行存款即将告急,计划夏天回国,但父亲和丈人都关心他是否能够获得博士学位。这张文凭,就像亚当和夏娃用来遮羞的树叶,可以掩盖一个人的空虚、幼稚和愚笨。于是出现了一系列与克莱登大学有关的笑话。首先是苏文纨和鸿渐取得德国克莱登大学和里昂大学的学位,这一新闻登上了报纸,让外行人都来道喜,而鸿渐感到羞愧难当。接下来是伪造的文凭让内行人取笑,鸿渐忍着尴尬和羞愧解释。这也让鸿渐在苏文纨面前感到内疚。最后,在三闾大学,韩学愈因为拥有克莱登大学的文凭,得到了比鸿渐更高的工资,还想让鸿渐离开学校,以求自己的安稳。
韩学愈买了一个假的文凭,娶了一个丑陋的媳妇,自称是美国的博士,并顺便改变夫人的国籍,以增加美国博士学位的真实性,也是为了弥补造物者给他夫人丑陋形象的恶意。通过这个身份,他成为了美国博士,以及由此得来的三闾大学历史系主任。韩学愈靠着美国文凭和美国妻子一路得意扬扬。另外,他还利用自己高超的手段,把“眼中钉”方鸿渐推出了三闾大学。表面上看,韩学愈木讷朴实,实际上是一个阴险厚颜之人。他“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这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凭外表来判断一个人,也不应该凭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
二:
扰攘无处不在。故事一开始,苏小姐不太喜欢的“寒碜的孙太太”在背后说闲话真是一流。有时候,当我们处于舆论漩涡之中,即使知道会有一些无聊的人在背后议论是非,但真的听到、看到那些出乎意料的评论时,我们仍然会感到难受和委屈。因为“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就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苏小姐真是一个自视清高又自作多情的人。她把自己自己痴痴等待的情节演成了自己期待的亲密和深情,整天沉浸在两个男人为她“争风喝醋”的想象中不能自拔。然而,方鸿渐的围城最终还是无法打破。
而方鸿渐呢,是一个“道义上的懦夫”,对于他不爱的人却表现得暧昧不明,给了苏文纨自恋的资本。归根结底,我们认为苏文纨自作多情的罪魁祸首是方鸿渐模糊暗示的情感和他自身懦弱无能的性格。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三闾大学的那些所谓教授们,他们哪个把教学和学生放在首位呢?他们都不是为了权力就是为了钱,明争暗斗,结成派别。他们对于贪便宜和谋取利益的态度真令人作呕。
三:
我不知道为什么方鸿渐总是表现得随意轻浮,无论是对待鲍小姐、苏小姐还是孙小姐,无论是对待他的工作、事业还是生活。面对感情,他似乎总是表演,迎合他人。对于工作和事业,他没有目标,总是被动。对于生活,他只是随遇而安,得过且过。
这一切“得益于”他不知从何而来的“希望”——“所有的事情最后都会解决”的希望,以此来逃避现实的混乱和复杂。
“如果将主人公方鸿渐所有的人生经历简化一下,不难看出,他总是不断地走出一座围城,然后又陷入另一座围城。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出城再进城,然后再出城再进城……永无止境。这一切并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他的一切行为都是被动的,不是自觉的。他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似乎是某种本能的支配,或者说是命运的引领,使他在各种围城之间往返,最终以失败告终。”
性格决定命运,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注:这是我在2017年8月3日写的读后感,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也许内容有不合适的地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写的,但是全网没有找到相同的文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