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认为人类面对着来自世界的巨大威胁与斥拒感,为了排解这种抛掷感带来的恐惧,有着迫切的与世界连结的渴望,能使自我与他者拥有统一体验的爱因此重要且必需。
在现代社会的商品经济中,人处在一个自我异化的价值互换系统中,爱意味着爱的对象是否值得爱、一段感情中个人利益可以满足多少,但这种爱只是自私的欲望,爱是一种爱所有生命的能力,以具备爱的能力前提才可能存在一个自己所爱的对象;爱也不是性欲本能升华的创造,而是通过爱,性欲才能得到满足。爱需要自我的自爱与自足,培养内在而发的创造力,强化生命力的活跃与专注,使异化的状态恢复,使自我的力量增强,从给予他者中唤醒自己的力量——具备爱的能力后,才可以实现对具体的人的爱,而爱必然是一个与生命交互的过程,真挚的爱者也能唤起他人的爱。
-
有些意外弗罗姆对性别与性向的歧视。
他讲述爱的主体时总是预设一个男性/小男孩,分析母子、父子关系的复杂性,一个小女孩的成长是他目不可及、避而不谈的地方,直到她变成母亲。女性在分析中更多的是母亲——没有条件的永不息止的爱的贡献者;或是被爱的对象——隐匿的、陌生的他者。
弗洛姆说他不必解释自己对女性争取权益的支持,但男女平等不能抹消性别差异性,要求完全的相同是对人性的异化,可是他在分析中,只分析男性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以代表所有人的心理状态,又强调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可以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存在,这样一来,在他的爱的理论中,男女差异的重要性,就只体现在性行为——男性获得快感的高峰,需要在性中给予女性他的生殖器,女性接纳的同时也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给予对方;和母职中——父亲对儿子的不具备天然的爱,对儿子的养育是出于继承制的要求,而母亲如果不能养育婴儿,对她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一个女儿的成长、一个女人的快感体验方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态度,是弗洛姆男权体系中的地表之下,是避而不谈与不言自明。
涉及性取向问题时,弗洛姆更不用心地下定义,阴阳调和,两个具有阳性气质的人无法从结合中获得成长,会永远被孤独感折磨。
虽然他写每个人身体中都有阴性与阳性的气质,人们本质上是双性的;虽然他写爱无关爱的对象的利用价值;爱是爱一切生命、爱世界,是内部生发的对恐惧的消解,学会爱本身,才能爱人。
但男人不能爱男人。女人之间的爱更不在考虑之中。
-
记录一下书中最关键的段落:
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生活,才是爱情的基础。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出发,体验到通过与自觉地一致,与对方结成一体,而不是逃离自我,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