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读者普遍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好,虽然起初有些困难,但读到后面就很有趣。作者在书中运用了优秀的文笔和情节,通过小说般的叙事方式描述了19世纪气象学的发展,带领读者回到了一个对科学进步充满信念和期待的时代。
虽然我对这本书带来的愉悦感十分享受,但我也不禁思考为什么气象学在19世纪才得到快速发展。在16-17世纪的欧洲,物理学、天文学和化学等核心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个时期被称为科学革命时期,有很多研究聚焦于这个经典话题。然而,气象学直到19世纪之前仍然停留在亚里士多德的《气象学》中,采用天体运行来解释气象现象,甚至还是一种蒙昧不可知论的状态。在此之前,欧洲和中国的气象学水平似乎也没有明显区别。为什么气象学的革命发生在19世纪?又为什么没有在中国或其他地区发生?这个问题常常被形容为“瓜熟蒂落”或者“水到渠成”。气象学的黄金时代到来之前,有哪些前提条件存在呢?
我了解的材料和线索非常有限,因此只能根据书中的线索和个人知识进行简略总结。一方面,虽然气象学根源于天文学,但其发展所需要的素材与天文学完全不同。天文学是一门时间科学,需要耐心地积累天体运行位置的观测数据。个人的精密观测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例如第谷和开普勒的工作,以及赫歇尔独自发现天王星和星系结构。然而,气象学不同,它是一门空间科学,一个人的长期观察并不足以推动学科的进步,最多只能像霍华德、康斯太孛尔和蒲福那样进行分类和定级工作。气象学研究者无法像观测天体那样从远方观测研究对象,因为他们身处其中,犹如盲人摸象。要取得真正的进步,研究者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了解不同地区天气状况的广泛联络网络,这样才能摸到整体的形象。因此,他们首先需要具备全球航行的能力,以及铁路网络、电报网络等能够跨越广大区域的信息交流网络,还有热气球等可以上天的工具。因此,气象学的革命必然发生在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
另一方面,气象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坚持数据的重要性。科学革命中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采用数理方法进行演绎科学,而不仅仅依靠归纳演绎来推理。科学革命之后,这种方式渐渐深入人心。勒维耶通过计算预测海王星的存在,进一步强调了对数据的重视。当气象学进入正规研究阶段之后,对数据的坚持已经成为科学界的普遍原则之一。收集足够准确的数据之后,费角洛等人才能根据现有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气象预报。然而,仅仅通过数据的分析结果,气象学将上帝的意志排除在学科范畴之外,对费角洛来说可能是难以接受的结局。
现实中的国家需求也是另一个潜在因素。尽管挽救渔民和水手的生命是气象预报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但促使政府投资和推动这个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跨大陆贸易的需求。经济全球化的初期阶段使政府认识到绘制准确风图和预警风暴背后的经济价值,因此他们决定大量投资并推动气象学的发展。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气象学或许也会发展,但进展会更慢。因此,这也是气象学发展进程与其他学科不同的一个方面。
最后,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其他内容。通过对比历史上的气象预报和现实中的气候变化理论,作者指出了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对学科的影响。但二者之间有很大区别。气象预报所带来的经济和生命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气象学的发展时代伴随着人们对科学的期待。然而,全球变化的话题却陷入了不同的境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学家已经提出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并呼吁节能减排,但这个话题很快被赋予了明显的政治色彩。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减缓自己的发展,因此各种阴谋论泛滥,利益集团以科学反对科学,提出地球自身会变暖的说法。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任何一方都认为这是对方的阴谋。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受到了困扰,各国合作的理性举措被拖延了三十多年,至今仍没有明确的方向。然而,不可争议的是,地球正在变暖,而且将继续变暖,已经带来了一系列极端天气。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信真正的科学家,努力了解和应用科学手段来应对灾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