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万字的大部头,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得已反复翻阅,历时5个月,终于读完了。
首先,作者李一冰老先生,令人叹为观止。张辉诚写的序言《寻找李一冰》,极大渲染了作者及其笔下人物的悲剧色彩。李一冰借着对苏轼命运的感叹,向世界大声喊出自己的心声。阅读过程中,苏轼与李一冰,这两个相差千年的人物在我眼里时有重叠。遭遇上的共鸣,大概正是作者写此书的初衷。一个素人,凭着一腔热爱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优秀的文字功底,写出鸿篇巨著,李老先生地下有知,应欣慰了。
其次,关于苏轼。苏轼有大智慧,却毫不世故,更无小心机。悲天悯人,怀有知识分子报国的理想。生性好动,喜好社交,上至皇帝下至农夫均可相谈甚欢。喜欢琢磨担食瓢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热爱生活”。
但是,苏轼自述:我性不忍事,心里有话,如食中有蝇,非吐不可。所以,生活中朋友很多,但政治上几乎无同志。才华+耿直,遭人嫉妒,因言获罪。有大才却不得施展,好在他天性旷达,超脱世俗的功利,得以自处。
公德好,私德亦佳。写给亡妻的词,令人肝肠寸断。他不耽于女色,在妻妾成群的大宋,非常另类。苏轼苏辙的兄弟情,脍炙人口,更互爱子侄,视如己出。
近乎完人的苏轼,德才兼备,是历代国人的偶像。或许是因为给个人都从他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故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