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帮知识分子的心理描写很到位。第一部分的“采葑采菲”写得更好,把余楠的铁公鸡、中年屌丝男刻画得很形象。先是想占胡小姐的便宜,后面又蹭丁宝桂。不过写到后面人们形象转弯有点快,倒不如前面清晰了。
许彦成是青年余楠,跟余楠相比,没有放下杜丽琳,不敢完全追求自己所想要的。毕竟中国都有“责任”和“道德”,虽然留洋几年,但是思想没有西化,在感情方面还有被动。
姚宓满足了其精神空虚,跟胡小姐相比又不够现实,书房写信传情,显得压抑又容易让人上瘾。女人的直觉是很厉害的,跟杜丽琳相比,宛英和方芳更通透。宛英有钱,管你飞。方芳追求自己想要的。
江滔滔不过一附属品,存在感不强。朱千里戒烟消愁,家里一个妻管严。跟《围城》相比,这本书写的群相,所以一些人物刻画点到即止了,对知识分子反讽不够浓烈。洗澡的描述有点蜻蜓点水,欲说还休。方芳的男人是谁没有点透,我还以为在洗澡时候有人坦白。
这里最讽刺的是没有读书的宛英和成绩不好的罗厚却是最厚道的,没有读过什么书,思想没受过什么洗礼,但是却有一颗善心。恰恰是这样读了书的,心理小啾啾太多了。
对于姚宓我也喜欢不起来,为什么要跟一个有妇之夫眉目传情呢?虽然说了一通“月盈则亏,我们到头了”,但是总让人心理有点膈应。读到姚宓这里,我很容易跳到金宇澄的《繁华》和王安忆的《长恨歌》。
姚太太病了一场变得通透,反而还在打掩护。知识分子可能追求的更多是精神需求吧。
跟《围城》相比,主线没有那么清晰,人物刻画稍微弱了点。书里面面俱到,又但是不痛不痒。写余楠,没有写出中年男人在婚姻围城的无奈和歇斯底里,这里不如《斯通纳》;写许彦成跟姚宓,又写得不够哀怨,这里不如《面纱》或《耻》;当然写汪勃、施妮娜、汪滔滔奇怪的组合,感觉有点云遮雾绕;写姚太的通透、宛英的感恩,也没刻画出大家闺秀和小家媳妇的差别。
不过文字写得很优美,章节名都是取自诗经。推荐指数4颗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