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了解《东京八平米》这本书是在听电台的时候。作者吉井忍在看理想圆桌上做客,那期节目的标题是:“东京八平米,给想要重建生活的人。”
一开始感觉这个标题有些心灵鸡汤味儿,略显俗气来着┓(;´_`)┏。但对谈的内容里主要都是朴实的叙述,告诉听众她是如何在八平米大小的房间里重新开始生活的。作者吉井忍清晰的普通话但略带异乡人的口音有着莫名其妙的魅力,让我觉得这肯定是个热爱生活的、可爱的人。
这本书不仅介绍作者在八平米房间里的生活,也包括作者“走出八平米”外的故事,作者认为这也是一本呈现给读者的“东京探索指南”。
***
-八平米内-
原谅我先以己度人。大多数像我这样生长在二十一世纪,一边读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一边利用自行车、巴士、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归家,毕业后便各自奔向充斥着各种机器的生活的人,对田园生活是有向往的。
我们偶尔会有苦闷的时刻,会发出好想回归田园生活的感慨。我最羡慕李白的潇洒,官场失意时拂袖而去,到处游山玩水,因其横溢的才华,不管去到哪,都能遇到朴实好客的当地人,领着回家盛情款待。
但社会发展到现在,逃离工业时代完全回归田园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更妄论我如此一个在生活方方面面均被城市驯服的人。
而作者笔下这八平米的生活空间,却给我了类似田园生活的感觉,明明依旧依托着现代生活,却让我感受到陶渊明、李白笔下的惬意与悠闲,像是在繁华的都市里为自己打造的小型世外桃源。
我思考了一番,应该是因为作者的生活与田园生活这两者之间都有极大的自由度,人对生活有极高的掌控度。再者是由于房间逼仄,人需要充分利用空间,又需要尽量不使用太多空间,故而很多东西是要被舍弃的。说是舍弃,又可以说是本来不需要的东西,只是我们被现代社会创造的需求捆绑得严严实实,便难以摆脱依赖了。
这样来看,八平米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解放。
-八平米外-
从《东京八平米》的内容中可以看到作者有一套一贯而终的人生哲学,从她感兴趣的活动到交心朋友,都有一种潇洒的特质。
比如作者喜欢不需要特别的文化修养或社会地位的寄席(以落语——类似于中国单口相声的传统曲艺——演出为主的曲艺剧场叫“寄席”)的日常感;在生活中偶然与她结缘的朋友,大多又坚持着某套非常人仪式又热爱自由;书中还引用了塞林格所说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哪怕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被认为是无能之人,也要守住自己的阵地。
除了写作赚稿费,作者还会在咖啡店打一些散工,然后利用空闲时间看感兴趣的展出等,很多活动都是性价比极高又对平民友好的。有时在外晚了,作者甚至会为了省住宿费而看夜场电影。
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抠抠搜搜的生活,但一旦当事人乐在其中,一切都变得灵动飘逸起来,不是沉重的生活,缺钱住酒店也不是负担,而是开拓新体验拥有新的选择新的自由。
虽然前面我传递出一种想逃离城市的念头,但不得不说大城市虽高度现代化,同时也存在高度的多功能性与宽容性。多功能性提供延伸的“家”,让作者能够在八平米外解决生活所需,包括洗澡、洗衣服等,而宽容性在于它能够容纳多样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理念。
诚如作者所言,你的“小”不成问题,因为外面的世界足够大。
-最后-
整本书给我带来满满的疗愈感。
第一是由于作者吉井忍不拈轻怕重的态度。
生活在八平米房间的人,是会遇到一些社会舆论压力的。结束在中国的生活回到东京,重新开始新生活,是需要勇气的。但作者流露出一种总能活下去,没什么大不了的嘛的态度。生活看似拮据受限,一旦充分利用起来,有时反而能感受到更广阔的世界,拓宽生命体验,也能体味到更浓郁的人情。
没那么简单,但也没那么难。
第二还是文字的力量。
对我这种没有见识过澡堂的南方人来说,活在一个没有洗澡间与洗衣机的住所是难以接受的。但作者轻快的笔触,加以时不时的小吐槽,实在是太有魅力了。我会开始觉得我也想尝试这样的小生活,降低物欲,把时间与金钱利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充分调度社会提供的资源,而不轻易被社会裹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