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忆文化的对象是群体,回忆文化有助于社会意义和时间界域的构建。回忆文化建立于对过去的各种指涉上,过去是我们对它进行指涉时才得以产生。记忆受到社会影响(如信息的封锁)。
2:回忆中无纯粹事实,即过去可被重构,记忆也被重构,并组织当下和未来的经验。
3:交往记忆是同时代人的记忆,当这个时代的人不在了,记忆也一并消失时,就是交往记忆。交往记忆主要依靠个人生平。可以把交往记忆看成日常的记忆。
4:文化记忆通过各种符号承载,记忆不可能被全盘托出,而是被凝结成各种象征物(文本、舞蹈、仪式),如各种节日。节日的作用也是对某些过去现实化,进而巩固身份认同,可以把文化记忆看成是节日记忆。
5:群体成员对交往记忆的占有是杂乱无章的,有人知道的多,有人知道的少,且回忆的持久性是有限的;对文化记忆的占有被严格细分,不会杂乱无章且被控制。
6:悼念亡者可以对集体起到促成作用,即集体在回忆中建立与亡者的联系,进而确认自己的认同。遗骨崇拜也是,遗骨崇拜对获得遗骨一方的作用,是佐证认同,获得重要遗骨的人,也获得确认自身合法性的根本要素。
7:文化记忆又可以分为热回忆和冷回忆:热的回忆把过去的事并进行自我确认以及成为未来期望的支撑点。但过去的事也可也成为现在的动力。
8:文化记忆以文化(神话、歌曲、舞蹈、法律、图画、语言等)进行传承和保存,仪式一致构成了文化一致性,仪式一致性不断重复,不允许差异。
9:文本一致性是一个文本被奉为卡农(比如圣经),重要的不是背诵,而是解释,进而出现了解释者(如拉比)。这些解释者独立于政治、经济、法律,解释成为了保证文化一致性的手段,解释者告诉人们不要忘了真理。文本一致性允许差异。
10:个体的认同对自我的存在不可或缺,于他人不可混同的意识,是一种根本的需求。个人的认同是社会赋予人的身份、符号。无论是个体认同还是个人认同,都是社会构建。集体认同的差异在于没有身体作为载体。
11:“社会需要”过去,首先是因为社会要借此来进行自我定义。
12:集体的凝聚力需要对过去的想象,对过去的想象在当下越强大,集体的凝聚力也越强大。
13:集体的认同缺失,人们的生活依旧可以继续,但关于自我的认同缺失,会很严重。从我的认同到我们的认同需要一个转化,比如通过对抗可以建立我们的认同,通过仪式的重复也可以,以及通过文本的传承也可以。
14:“没有多样性就没有统一性,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独特性”。
15:历史不是记忆,历史要尽可能客观,而记忆是有倾向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