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找茬。
先来玩个找茬游戏:上面两张图找两处不同。
Yes!一根烟的区别。
这是第一版封面设计方案。设计过程非常愉悦,和中信“无界”工作室的编辑们一拍即合,顺利地确定了方案,进行了细节的调整和完善,到了准备下印厂的时候——
烟,还是不行!
为什么说“还是”因为提案的时候,我们就讨论了烟的问题,论证的结果是OK。没想到到了最后印刷的时候,还是被打了回来。
然后就陷入了“死循环”:P掉烟,改动了版权;保留烟,通不过审核。
最后,只能另起炉灶,“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必须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跪着求生,一味逃生不会让你不死,如果你不再愿意为任何事情牺牲,你就会因为什么都没做而死去。不会有一首弥撒曲为你而唱,不会有一篇祈祷文为你吟诵。”
她是一个思考者和记录者。她觉得有义务说出她所看到的真相,这不是对其他观察方式的否定,而是记录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经验。她说,“如果人们不愿意记录真相或者他们眼中的真相,那永久性和存在的持久性将无从想象。”
她说爱是非政治的。因为“在争执中,爱是一个陌生人,当政治侵入爱,除了虚伪,什么都不会有。”
她真切地爱着身边的人。后半生与丈夫布吕歇尔不离不弃,互相滋养着对方的心智生命。布吕歇尔因病离世后,她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自由,就像风中的一片叶子。”
她有很高的“友谊标准”。她的朋友圈有卡尔·雅斯贝尔斯、瓦尔特·本雅明、赫尔曼·布洛赫、W·H·奥登、玛丽·麦卡锡……在她看来,对话对于友谊至关重要:“真正的人类对话不同于单纯的聊天和讨论,其中充满了对另一个人的喜悦和他所说的话。”
她在论文中反复引用的一句话最后也成了书名,“我爱你:我愿你是你所是(Amo:Voloutsis)”。
虽然她从来没有定义过自己,但她是一个浓重到让你绝不会忽略她的人。她一生争议不断,虽然讨厌当个刺儿头,但她确实是个刺儿头。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更加倾向于最初的设计的原因。
当然,“是你所是”,成为自己,总是充满了与世界的对抗,必然要遇到种种的障碍。而与世界的和解,也是爱这个世界的方式。用阿伦特的话来说,我们必须“面对和接受真实发生的事情”。
在看这本书稿的同时,我正好在读阿伦特的著作《人的境况》和《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理论读得着实辛苦,而这本有思想又有八卦的传记,让理论变得有趣了些。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充满了自由、热情、力量,很容易被阿伦特的生命张力感染到,一个经历了战争和犹太人流亡的女性思想家,依然会写道“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我们也有权利期待一些启明”。
这也正是这一次设计给予我的最大馈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