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有一门历史选修课的老师,在课上大批孔子孟子,说他们没为中华文明作出任何贡献。叛逆的我也一度反感儒家礼教,当时对他的发言深以为然。
可是,时间流转,我竟然读到了金观涛——关于孔子究竟对中华文明作了什么样的贡献。金观涛给了一个我服气的说法。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立“超越突破”精神的人。“超越突破”是金观涛发明的一个概念,意为轴心文明之所以成为轴心文明,在于文明中拥有了超越社会世俗生活本身的精神内核,具有了追问终极意义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使这一文明即便国家形态破灭,文化依然得以传承。
在西方,这种超越性有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和希伯来宗教中的“上帝”概念。而在中国,这一超越性体现在孔子首提的,对“道德”的终极关怀。这也即所谓“儒”家精神的源头——对君子人格的追求。
人类只可能产生四种“超越突破”形态,这一观点可以详见书中。第二处让我颔首而感安慰的地方是对魏晋的解释。我大学的那位历史老师又曾说“魏晋那批人,什么事都不干,天天空谈玄学,聊一些有的没的,误国误民。”学者秦晖也不喜欢魏晋,曾在《传统十论》中写过“寡廉鲜耻的魏晋风度,士大夫侈谈老庄,竞效犬儒、以痞相尚,社会风气腐败到了变态的程度”。金观涛则提出,魏晋玄学,是对儒家名教的一种反动,是一种“道德价值逆反”,意思是当被名教规范了的道德标准遭遇不被认同,甚至崩坏之后,出现了一种以与之相反的形态为“善”的道德标准,而这种“道德价值逆反”是一种“顺从自己本性的自然精神”,是“时代的真诚”的体现。也因此,以嵇康为代表的魏晋风骨,在金观涛这里得到了正面评价。
那么魏晋玄学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为何呢金观涛认为,它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它为儒学吸纳接引佛教而又抵抗住佛学的同化做好了思想资源上的准备。魏晋玄学晚期到了范缜写出《神灭论》,中国特有的“常识理性”精神就形成了,并成为控制之后数个世纪思想文化的基础和预设。期间郭象、王弼也各有突出贡献。魏晋玄学也直接导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理念——以山水喻修身。
随后,金观涛花了大量篇幅解析印度佛教的传入,此处不加赘述。下一个令我震惊的概括来自“理学四系”的划分,尽管这一划分可能来自牟宗三。详细划分请自行阅读十讲一书。至此,我也理解了为何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大战三日却依然互为至交的缘由。我也理解了清代的戴震为什么重要——他是胡适的中国式自由主义的先导。
最后,事实上,金观涛讨论这一切的隐藏目的,是为了论证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何以与东亚诸国,以及西方不同。金观涛的创想是,两种超越突破文明视野的叠加,会成为撬动开启现代化转型的机制。西方的理性主义叠加基督教精神,引领他们走向资本主义——这一观察倒是与马克斯韦伯一致。日本的本土神道教叠加朱子理学演变而成的徂徕学、兰学及其亲和的西学,所撑起的多元思想格局,使之成为东亚最早最快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国家。
而我国苦于大清僵化的大一统治理模式,直至晚清才发生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化大融合(第一次是魏晋的接引佛学)和第二次道德价值逆反,并创造出了“新的终极关怀——革命乌托邦,革命乌托邦是一种新的道德境界层面。”
早先也读过诸如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许倬云《万古江河》、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之类的书籍(还没有读钱穆《中国思想史》和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但漫漫书页,读完还是云里雾里——记不住啊!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脉络,思想文化在这片土壤旁逸斜出,没有一个提纲挈领式的内核,真的是读过就忘。孔、孟、荀的区别,我都说不出来。但是金观涛不一样,他真的把中国历史上的思想章节串起来了。高屋建瓴、宏观、野心大,怎么说都好;史实论据有偏差、理论有削足适履之嫌,都行吧……
读书当然是件自取所需的事。我喜欢金观涛牛逼得炸裂的规律总结能力,喜欢他的概括思路,喜欢他对中国现代化转型与日韩为何不同的分析。可惜,我们看不到下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