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些科普好书,打开新的视野,为生活其中的世界感动。
艾伦•莱特曼的书我还是第一次读,膜拜,忍不住向所有人推荐,读他,一定要读他。有生之年必读的作者。他1948年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孟斐斯,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于加洲理工,任教于哈佛,麻省理工。还是一个小说家,出版《爱因斯坦的梦》《诊断》等六部小说。不是学霸学神所能形容的了,只能说是天才了。做什么事都举重若轻。
《偶然的宇宙》他以七篇优美动人的散文来阐释多重宇宙,对称的宇宙,宇宙的大小,宇宙的法则,以流畅的文笔来探讨科学严谨的理论。一篇文章从最普通的现象入手伸展到宇宙苍穹或者时间的尽头,晦涩难懂的物理理论弦理论、暗物质、希格斯玻色子等通俗易懂地解释出来。他行文严谨,逻辑清晰,立论高远,真是一边读一边感叹,要背诵,每篇都该背诵!他是一篇中既有宗教人物又有物理学家和陀斯妥耶夫斯基以及叔本华都让人感觉毫无违和感,只是感叹只有他的视野才能做到如此行云流水,如此联想的人吧。
麻省理工有个小团体,有科学家,艺术家,导演等人,兴之所至,大家讨论,科学与艺术之间互相影响。科学需要理性,艺术需要想象力,他们之间融合才能产生这许多的天才创造力。太让人向往了。
为什么蜂巢中的巢室都是近乎完美的六边形?公元前36年,罗马学者瓦罗亡提出猜想,这样能最大限度降低蜜蜂们的负担,减少能量消耗。直至不久前1999年才被美国数学家托马斯•黑尔斯证实。蜜蜂一直了然于胸!(P78--79)
他的“鱼鹰日记”一样精彩。我感叹他的联想力,也许就是如此开放包容的头脑才能让他有如此的成就。《非具象的宇宙》里,他从傳科的实验谈起,傅科摆首次证明地球绕地轴自传。(埃科也有一本讲傅科摆的书,不知道他说些什么,好奇。)傅科的钟摆连同此前显微镜的问世,标志着人类文明史新的开端。自此,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感官经验,而是来自仪器和数学计算。科学一直引领着和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预测了在空间穿行的波,接着赫兹测算了它的波长…现在,我们造出了许多设备,超长波和超短波…我们就象《平面国》中的生物,这些远远超出了我们经验的范围。他洋洋洒洒写下去一直写到如今的虚拟技术。非具象化的趋势,对不可见世界深入的科学认识(地球的旋转、X射线、无线电波、时间膨胀、亚原子粒子的波向性),直接导致了我们如今生活在非具象的世界之中。这些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使得人们有效地熟悉了那些不可见的事物,而这种熟悉反过来又会弱化可见的、可直接体验的世界的活力。醍醐灌顶,但是他如此清醒的认识也不能改变世界。只能让我们认识得更清晰一些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