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你是不是对“亲爱的”有什么误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怕“被爱”,害怕成为别人的负担,他们眼中的“完美人生”,是衣食无忧地生活在一座孤岛上,给他们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他们就能自得其乐,这种人极有可能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回避型依恋者”。
本书作者蔡苏燕为资深心理咨询师,知乎平台“有故事的蔡老师”,专注“回避型依恋”研究,擅长亲密关系中的危机处理,累计咨询时常已超过一万小时。本书作者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回避型依恋”者身上的各种特质,各章节中的标题就很能戳中人的内心,比如“你没那么坚强,只是习惯了伪装”;在“既冷漠又痴情的一群人”中的“那个折磨你的人,其实比你还痛苦”,在“你不能一个人抗下一切”中的“对他人的敌意,实际是一种自我攻击”,讲解了人们在亲密关系中对“亲爱的”产生的误解,并解读了误解的深层次原因,使我们从这些内容中获悉了如下有用的内容:
自我鉴定法则一一是回避型依恋者,还是对感情不认真隐秘情感动机一一是爱,是怕,还是恨潜台词速查手册一一百依百顺的背后藏着什么书中“敢于依赖的力量”,“通透的人生不设防”,“告别依赖无能的自己”这些内容为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提供了解决方法:
“对的人”是谁一一三种依恋类型,包容你的不完美。正确的接近方法一一回避型依恋者被搞定的六条路径。那么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找到长久保持舒适的距离“猫系恋人”如何找到“犬系恋人”,我们只需要搞懂依恋理论对人格的三种划分即: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安全型依恋,只需搞懂他们的特质,需求.喜好和认知即可,在成功案例中,回避型依恋者最适合的伴侣,其实是焦虑型依恋者。最理想情况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的人都适合找个安全型依恋的伴侣。其实,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不愿意被爱,后天产生的“情感隔绝”,有可能是原生家庭或者成长过程中的某种经历导致的。你可以在别人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慢慢走出封闭的自我,把亲密关系变成可以自由嬉戏的秘密花园。人生是一场不太漫长的旅程,一个人的心灵能够品味的东西终究有限,也许当你打开关闭已久的那扇窗,才会发现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不是山川湖海,而是另一个人的心灵。如果你或者你的伴侣在是“回避型依恋者”,那么你不妨看看这本书,它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