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米兰·昆德拉一直在我想看又不敢看的作家榜单中。对于名家名作,我常常有一种想读又不敢读的纠结心态,既怕破坏了我对于他生平卓越的良好印象,也怕自己不能很好看懂这些经典著作。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要想完全读懂很难,我看完也是一知半解。但上文所赘述的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倒有些像是书里所说的“生命之轻”。
书里从三个人物的视角来展开,人与人之间的经历各不相同,但三个角色却有极强的代表性,总能从某种角度上看到一些自己生活的影子。他们各自的情感、人生经历乃至性倾向都在互相影响,最终哪怕这个人物的举止会让读者十分不认同,但总可以让人理解他的选择、同情他的遭遇,甚至联想到自身。
这样的写法意味着这本书其实是有着很强的哲学性的,不同于寻常小说,人物一般是为了剧情所塑造、服务的,通常这样的小说至少会有一个很明确的主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人物却更像是活生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的人类,故事反而是为了人物来塑造的,有一种人物传记的即视感,读者能看到独特的时代背景下人物努力生存的故事。
更特别的在于昆德拉还时常打破第四面墙,直接如同上帝般凌驾于故事之上,直接将绝大多数书评人的活都干了。我曾看过不少访谈,绝大多数创作者都曾说,在创作之初其实是没有如大多数评论家一样,十分精细去拆解过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故事的。昆德拉却实实在在直接将自己所想表达的论点直接抛在读者面前,哪怕这很难理解。
书中的人物托马斯,是我最能够理解他的处境的,他在追寻自己生命中的“轻”和“重”。在全书开头,昆德拉就抛出了一个很大的哲学命题,关于永恒的意义。时间是永恒的,但具体到个体,生命是一瞬的。在我眼里,托马斯在追求这二者的统一,你很难将托马斯的行为结合到他一人之上,放纵与反抗可能是同义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