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学时代第十二章荀子及儒家中的荀学
荀子最出名的理论应该是“人性恶”,甚至于这个论题,与孟子的“人性善”到今天仍然被人拿出来争论,成为一个主题的两个极端理念。
事实上,荀子的“人性恶”从某种概念上说,与“人性善”是相通的,甚至其中的内核是一致的。
《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恶,不是说人的本性邪恶,而是指人的动物性,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动物,生命的本质是生存,所以他必须要以生存为第一目的,于是在复杂的食物链中,人类必然参与到生杀掠夺中,另一方面这个恶还代指无知,也就是说,人生下来不能识文断字,也不懂伦理道德。提出了人性恶的主张之后,荀子笔锋一转,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具有无与伦比的智慧,因为有智慧,所以人类能够学习,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了社会伦理道德,然后就脱离了动物性。
从这个角度理解,恶已经脱离了字面上的意思,与孟子的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了。
不过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是人生来就有是非之心等“善”,而荀子则认为这是因为人天然具有聪慧的才能,从这个角度说,两者的观点仍然不同的。
不论是“人心恶”还是对“天”的认识。荀子似乎比孔子、孟子更为自然主义,孔子所说的天是主宰,孟子所说的天,有时是主宰,有时是坛命,有时是义理,而荀子所说的天,是自然的天。
既然人性恶,后天的培养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于是,人要学习制度,要节欲,要从利中取大,害中取小。要注重礼,通过礼去矫正一个人的作为,作为一个君子,更要诚心守仁,诚心行义。
在这样的准则下,对于君王的要求就更高了,荀子以为只有圣人才有资格成为君主,王的权利不是来自于上天,而是来自于自身,如果他的自身修养无法达到一个圣人的标准,那么,他就可能失去他作为君主的地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