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日本作家所著的畅销书以青年和哲人的对话形式循序渐进、层层剖析阿德勒心理学的内涵。几个观点印象深刻:
1⃣ 阿德勒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不同,强调“目的论”。人们倾向于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并寻找借口来逃避改变。但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起改变自己,并彻底否定了童年创伤理论等令人无力的假说。目的论认为发怒是为了利用“怒气”这种情绪来实现最快掌控别人的目的,人不是情绪的奴隶。
2⃣ 寻求认可是人的本能,但顺着本能会扼杀自由。从小的赏罚教育容易让我们养成讨好的习惯。试图得到某人的认可,你便成了他的奴隶。需要按照他的想法、满足他的期待、活成他的人生。“被讨厌的勇气”源于此:被人讨厌是不舒服的,接受被人讨厌需要勇气,但被人讨厌时你才首先活成了自己。
3⃣ 做好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让干涉你的课题的人见鬼去。构建横向关系,避免纵向关系,因为人都是平等而不同的个体。所以不要去批评或夸奖别人,评价别人本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纵向关系。
4⃣ 人生不是一条线,而是连续的点。就像在舞台上起舞,当聚光灯打在身上,甚至连第一排的观众都看不清。如果全心地活在当下,自然无法看清过去或未来。当你从过去寻找理由、为未来忧虑,往往说明你打开了散漫却微弱的光,让现在悄然溜走。登山不仅仅是为了山顶,而是登山的每一步。史铁生写过,如果不能从关注目的转为关注过程,那永远无法逃离绝境。人生就像随时起舞,一直在跳,回头发现原来我已经跳到了这里。
5⃣ 赋予人生意义需要自我接纳、他人信赖、他人贡献这三个层次。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只有百分百信任别人,才能构筑起亲密关系,即使最终被背叛也是别人的课题。“我对别人有用”的贡献感给人存在的意义。能够带来思考甚至改变。这本书被认为是人间至宝。“人的一切烦恼都源自人际关系。”因此,为自己松绑,不再疲于获得他人的认可,不再忧虑不可知的未来,不再设立执着的目标,活好当下,则未来已经来临。一旦视角转变,世界也会随之变化,就像近视的人戴上眼镜,仔细看这个世界的五彩斑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