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一出,即被当时对岸媒体和文化界人士认为不过是一部怨妇鞭尸之作,无足认真对待。如今再看,此类意见诚属偏隘,只是为逝者(无名氏)表示敬意。同时也可以理解马福美当时为自己发声所面临的艰难和舆论压力之大。
草阅之后,简单提出几点观感,抛砖引玉,供无名氏粉丝、现代文学研究者和中国文化心态的观察家们参考:
1、马福美对卜乃夫(无名氏)的生活细节、性格心态和外遇行为进行了详细描绘(甚至附有录音和照片为证),这是对卜乃夫生平和晚年生活的重要补充,不可忽视。由于卜乃夫与马福美绝交后,重心转向大陆发展,并与大陆文化界、学术界交往增多,这一阶段他在自身形象上的塑造升级换代,因此在大陆出版的材料中,无一不充斥着和复述着卜乃夫对自己的赞美,而对他晚年境况的真实黑暗面则被忽略或轻描淡写。卜乃夫一生经历波折,人生起伏多次,他的坚毅和文才值得赞赏,但也存在一些性格和心理缺陷,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的晚年境遇(如在台湾的尴尬和寂寞)。马福美的叙述和分析不应被简单视为怨妇之言,而是可以与卜乃夫相关人士的陈述相互佐证(如他多年的老友回忆)。其中的一些具体辟谣也可以与卜乃夫自辩和相关人士的回忆进行对对比,读者可以从中更接近真相。
2、马福美不仅叙述了自己追求无名氏的过程和婚后的不堪,还对无名氏晚年作品的观点和动机进行了批驳,书中还对他赴台前的一些内情(如他夸大自己的青春情史和地下写作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读来颇具新意。
3、书中还附有马福美自己创作的文评、时评、诗歌等作品,词汇文雅,文笔不俗,具有独立见地的思想和反省观点,话题和风格与无名氏的散文和杂文颇为相似,思想上与无名氏毫不逊色。在这个意义上,马福美完全不辜负而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痴女”、“傻女”。
4、此书也是一份具有心理学意义的重要案例资料。书中涉及大量关于家暴、偏执狂、表演型人格、强迫症、自恋狂、刻板行为等方面的鲜活材料。此外,马福美本人起初是从大陆赴台的普通人家出身,经历了与这位大作家的婚姻所带来的各种伤害,对她自身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变化。书中的自述令人深思。
5、一些网帖和一些史料性的书籍中传言称,马福美在出版此书后的两年中自杀,也有人说她脱离尘世、不再见人。关于这件事的真相仍待查证。如果马福美还活着,今年应该已经65岁。时光已过去二十年,不知道是否有两岸的知情人愿意透露更多的信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